佛山南海:“无人机”出动执法 让违建无处遁形

2024-05-23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黄细英
分享:

  南方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细英)每天早上,36架无人机从佛山市南海区7个镇(街道)的无人机智能基站出发,在百米高空执行巡查任务,在AI识别算法的加持下,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工地扬尘等各类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这是佛山市南海区自2023年8月5日正式在全域启动无人机开展执法后的常态。

  近两年,佛山市南海区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以“空天地”平台+智能基站为外在、以多元数据库和AI算法为内核,在全域铺开无人机执法应用,对85项行政执法事项开展巡查。至今,南海区共派出无人机4.66万架次,累计飞行时长12239.05小时,巡飞面积覆盖570平方千米,识别6339条疑似问题线索,已处理5907条;其中识别“两违”问题线索4327条,已处理4035条;累计形成1132宗行政执法案件,涉及40项行政执法事项。

  无人机精准定位,执法队伍快速出击

  在AI算法的有力支撑下,无人机能够迅速捕获现场信息,并且精准识别违法行为,为执法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线索。南海区“空天地”平台技术人员介绍道,平台配备了强大的图像识别算法和完备的报建数据库,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将在平台上进行多维筛选和比对,一旦发现“两违”行为,将在平台上形成任务工单,并推送至对应镇(街道),督导一线执法人员从快从严完成整治工作。

  各镇(街道)在无人机的巡飞帮助下,发现了多起“两违”乱象并开展了快速整治行动。如桂城街道在1天内完成了位于海五西桥底的违建整治任务,拆除了超1000平方米的钢结构雨棚;大沥镇在4天内完成了位于H3服装电商创业园的违建整治工作,当事人自行拆除了约1000平方米、高度近12米的钢结构建筑物;丹灶镇在4天内完成了位于建设社区的违建整治工作,当事人自行拆除约1380平方米的地基并覆土。相关案件中,大多数违法建(构)筑物在施工早期便被无人机巡飞发现并生成对应的证据照片,执法人员均按要求快速响应,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无人机拍摄的证据照片面前和在执法人员的劝导下,当事人均认识到违建行为的不法之处,最终配合拆除了违法建(构)筑物。

  高空巡查无死角,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无人机在120米的高空持续开展执法巡查,如同天眼俯瞰,时刻紧盯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藏匿在密集建筑群中的违章搭建,还是隐匿在偏远地带的非法活动,都难逃无人机的精准追踪,其高效的巡查速度和精准的识别能力,使得各类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无人机替代人工登楼,执法人员不到现场也能掌握整改情况。3月8日,无人机巡查发现大沥镇盐步岭南车天地仰望中心楼顶存在违法建设大型钢结构框架,面积约700㎡。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出示了无人机采集的相关证据、劝导当事人开展自行拆除。因该违建位于合法建筑物的楼顶,为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运营和生活,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开展定期巡查,动态掌握违建拆除情况直至整改完成。

  无人机协助人工巡检,执法人员可倾斜更多精力解决问题。如水源保护区地处偏远,人工巡查虽时有开展,但人力不足,巡查力度有待加强。3月份,丹灶镇南海第二水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发生多起非法垂钓活动,在无人机的巡飞帮助下,丹灶镇快速调度执法人员开展后续执法,累计查处15名进入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垂钓人员。

  无人机补位人工巡查,推进复杂问题及时解决。3月份,桂城街道桂平东路主干道旁存在一处违建店铺,该地块属于平西深涌政府储备地,分属聚龙,深涌,上良,坑边四个村,情况较复杂。无人机通过精准定位,将该处违建信息上传至“空天地”,由桂城街道安排进行后续查处,最终在执法人员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自行将违建店铺进行了拆除。

  “无人机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两违’领域,显著提高了我们的执法效率和精度,让我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同时,无人机也降低了执法成本,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还强化了日常巡查的力度,是行政执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某执法部门负责人评价道。

  责编:刘晓丹

  校对:张苑

  二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