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英德防汛救灾一线:与洪水竞速 工会干部筑起“红色堤坝”

2022-06-2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许接英
分享:

  近期,清远英德市及上游地区遭遇长时间持续降雨,导致英德全市范围内不少地方遭受重大灾情。连日来,英德市总工会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积极投身于防汛救灾一线。6月23日,记者连线采访了两名英德工会干部,听他们讲述这段难忘的经历。

  讲述人↓

  英德市总工会副主席廖宇红:

  “一个晚上喝了四瓶水,全都流成了汗”

  6月21日晚7点左右,我接到团市委的电话,希望我到现场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接到电话,我丢下饭碗,马上赶往和平北路的英德体育馆安置点。

  此时馆内已接收了数百名从城南紧急撤离到此的群众。1000个睡袋、300张折叠床已就位。我和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组装简易床,先安顿好老人、残疾人、孕妇、术后病人等特殊人群,维持现场秩序,协助群众做核酸,及时发放小扇子、纸巾,防感冒中药等物资。

  我还有个任务,就是观察大家的情绪。遇到有需要的,就及时上前安抚。当时有一个孕妇带着两个小孩,因为没有分到床,情绪有些激动,急得要哭。我们立即为她协调来一张床,并发放了一个睡袋,终于使她的情绪安稳下来。

  半夜又陆续有群众送过来,最高峰时安置点有1700多人。我们当时都有些担心:300多个床位设置在球场地面上,睡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一旦半夜有水漫进来,要把他们搀扶到看台上,工作量非常大。我和团市委的领导还有社会志愿者会长经过研判后,最终向市委组织部要求增援30名机关干部志愿者。

  就这样,我一直忙到凌晨四点才回家。一到家,才发现自己全身酸痛。在安置点我喝了四瓶水,但一次厕所都没去,全都流成了汗。休整了下,第二天下午,又来到安置点继续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23日早上,好消息传来,洪水逐步消退,当地政府开始组织车辆把大部分可回家的群众送回家。我和志愿者一边协助协调群众回家事宜,一边收集、登记、核实来自四方八面的求助信息,联系当地政府、救援组织或当地干部,落实紧急救援等问题。还有部分有资源的志愿者,已自发带上车辆、皮艇等自行前往受灾点联系应急部门直接到一线去了。志愿者们的热情,让我数次感动泪目,为这些热心热情且有行动力的志愿者点赞。

  讲述人

  英德市总工会组宣部部长李鹏:

  “还差30厘米,水位就要越过防洪堤”

  20日晚上,我们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组建了一支由11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21日傍晚接到通知,突击队党员留在单位全体待命。9名男性党员当晚就睡在了办公室,我因为睡不着,主动提出接收最新通知的任务。

  一夜无眠,22日早上,接到洪峰即将过境的通知,要求全体人员8点半前赶到城区防洪堤值守。工会和群团组织负责的是江湾大桥北一段1公里的防洪堤,在一个山脚下。由于一路是积水、泥巴、石头,车不好开过去,因此最后一段四公里的路,我们是步行到达的。当时还下着阵雨,大家穿着雨衣雨鞋、带着水、干粮,步行了50分钟,终于到达目的地。

  到达没多久,雨停了,天空开始放晴,紧接着运输车把袋子、沙子,铲具运了过来。我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现场装袋,一部分人巡视堤坝,看哪里有渗水。最后发现有三个渗水点,大家立即扛着沙包过去堵渗水点。当时太阳很猛,很多人都晒伤了,我现在手上的皮肤还是火辣辣的红色。

  我在现场观察了下,相比去年汛期,防洪堤的水位起码高了10米。因为平常要往下走10米才能碰到水,现在是伸手就能碰到水。下午2点洪峰过境,大家都非常紧张,齐齐盯着水位,看着它一点点涨了上来。我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万一要是顶不住,不知道沙包够不够。还好2点半的时候,水位终于停止上涨。惊险的是,还差30厘米,水位就要越过防洪堤了。

  洪峰过后,水位下降,我离开现场回家休息了半天。晚上12点又赶到防洪堤,接替白天轮值的女同事。晚上视线不清,大家就打着手电巡逻,累了就靠在沙袋上休息一会。根据三防指挥部要求,水位降到30米以下才能撤离。因此这几天,我们都排班轮守,不敢放松。(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许接英)

  责任编辑: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