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工人】彭树林: 手工磨刀精度堪比百万级机器

2020-07-0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林景余 马大为 邬云
分享:

239399_tpzz_1593743402562_b.jpg

  ■抓住磨床的手柄去感觉刀具打磨程度

2.jpg

  ■把刀具装到磨床机上

3.jpg

  ■操作磨床机后手掌黑乎乎的

4.jpg

  ■听声音辨别模具打磨程度

5.jpg

  ■闲暇时钻研夹具

  他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人物检索:彭树林,1977年生,湖南双峰县人,深圳市中天超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工磨班组长。2019年获“宝安工匠”称号。

  “看水花,如果水花往一个方向跑,就表示磨到了金刚石的上层。听声音,如果听到很尖锐的声音,就是不正常的,必须修砂轮。”在深圳市中天超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超硬”)的工磨车间里,数台磨床机轰隆隆地运作着,“大师傅”彭树林在车间来回巡视,通过看水花、听声音、摸手感等方式,检查刀具刃磨的情况。

  现代工业里的“刀具”概念,泛指机械制造中的“金属切削刀具”。彭树林是现代工业里的手工“磨刀人”,已经在中天超硬工作了24年。

  走进车间,一台看上去有点陈旧的小磨床机,被放置在一群安装了数显屏的大磨床机中间,显得颇为扎眼。彭树林告诉记者,这台小磨机床是跟着彭树林携手奋斗了24年的“老搭档”。“这台小磨床机虽然不够先进,没有数显功能,磨刀时全凭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但对于操作非标准产品来说比大磨机床更好用。”

  得益于多年沉淀下来的丰富经验,彭树林刃磨出来的刀具精确度很高,不仅可以弥补数控机床的缺陷,刀具寿命还是数控设备处理的两倍以上,足以与价值百万元的设备媲美,为公司节省大量的成本。

  有一次,公司接到一个订单,要求每天生产500片刀具,而当时,公司每天只有生产200片刀具的能力。彭树林回忆道:“那位客户要求的刀具带有凹陷的部分,操作起来要比平时多出几道工序。”为了及时交货,彭树林带领工人们日夜赶工,短短几天内就改装了一款夹具。在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让公司的产能提高到500片/天,为公司带来了数十万元的收益。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