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跨过“数字鸿沟” 尽享“智慧养老”

2023-09-0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林婷玉 李国全​
分享:

  原标题:广东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引题)

  跨过“数字鸿沟” 尽享“智慧养老”(主题)

W020230906530488462191.jpg

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上,助浴产品受到关注。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老人洗澡跌倒时,用语音呼救,电热水器会将求助信息发送到家人手机;忘记吃药时,智能药盒饮水机会及时提醒……近日,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老博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带来涵盖养老服务、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辅助器具等超3000种前沿养老成果。随着广东养老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智能化和数字化正为养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老龄人口基数大,养老服务体量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超1556万,占比12.35%。根据《广东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到2030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当前,数字化养老面临哪些挑战?科技如何赋能养老模式创新?近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

  现状——

  智能家用养老产品受追捧

  “我喜欢这个小机器人,它有健康管理模式,测一次就能生成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常规检测数据,同步生成健康报告。”黄阿姨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老博会上,她看中一款智能机器人,该产品约20厘米高,不仅能一键生成健康报告并同步分享给家人,还具备远程问诊功能。老年人只需点击“视频问诊”,即可在15秒内接通在线医生,一对一视频问诊。小病小痛还可直接咨询机器人,机器人内置的智能医疗大模型可免费接诊,初步分析病因所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身体突发不适,可以通过机器人急救按键或语音呼救,快速向家庭医生、子女、社区医院等进行电话求救。

  “这个机器人还有准点吃药提醒、远程视频监护、家人相册轮播、语音聊天互动、娱乐养生交友等多项人性化功能,就是价钱有点贵。”黄阿姨经常忘记吃药,她表示,有了智能化设备,更方便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记者了解到,如今,“智慧养老”受追捧,越来越多老人将数字技术和手段用在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居家照护等方面。李阿姨是一名独居老人,她的孩子给她购置了一套智能感知系统:入户门安装智能门磁报警器,老人24小时没有出门就报警;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紧急求助按钮,可以一键呼救;智能烟雾检测仪能实时监控烟雾火情。

  “有了这些设备,就好像请了一位居家保姆。”李阿姨说,几个月前,她忘记锅里炖着红烧猪蹄,水烧干后,家中的烟雾检测仪识别到屋内烟气,立刻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她听到信号后赶到厨房,所幸处理及时,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

  智慧养老服务走进社区

  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新趋势。记者走访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颐康中心看到,家庭养老床位配备智能终端,链接智能手表、活动传感器、智能网关、门磁开关、紧急呼救和燃气报警器等。该中心副主任、居家养老服务主管李树基告诉记者,活动传感器设置在长者经常经过的地方,一旦有异常情况,会向后台报警,中心收到后会上门查看。这类智能化家庭养老床位,该社区已经建了116床。

  2020年,省民政厅出台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领域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机构提供认知症老年人长期优质的生活照护服务作出明确指引,推进广东养老设施不断智能化。

  走进失能老人李爷爷房间,记者看到,床头安置的“智能睡眠监测仪”正实时监测他的生命体征。通过平台,可以随时查看老人生命体征数据情况,夜间离床、体征数据变弱、坠床等风险都能得到预警。在监测终端,护理员李文读取了老人的基本信息、护理要求和护理工作进展。“老人今天需要洗浴。”李文打开床位滚轮刹车,推着老人进了洗浴间,通过遥控器操作,助浴间配置的电动助浴推床移动升降、调节体位,实现从床到卫浴的平稳过渡。助浴工作完成,李文在终端进行勾选登记,护理主管也可以通过数据系统随时巡检核查护理员工作情况。家属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查看老人的护理情况等信息。

  “机构、社区、居家……不管哪种养老服务模式,都朝着‘智慧养老’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养老产品出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的数字化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未来,智慧养老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等方面大有可为。

  建议——

  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

  “从传统的养老方式发展到社区居家养老、为老人助医助餐,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但结合实际情况看,养老市场供需矛盾仍突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养融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吴标认为,养老服务还有很多短板,比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规范性缺乏统一监管,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接受度有限,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不足,健康管理还缺乏体系化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等。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建设,吴标认为,须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搭建互联网云平台,链接养老服务资源和被服务对象资源,帮助老人和平台对接资源,在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养老服务的同时,关注老年人接受度、服务质量、人情关怀和“数字鸿沟”,让养老变“享老”。

  “触网”难是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遇到的一道坎。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各地各部门推出多项举措,积极优化数字社会适老化建设,帮助老年人更好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省民政厅在全国率先创新应用“健康防疫核验系统”,方便老年人出行;在“粤省事”平台上线尊老爱老服务专区,方便老年人办事。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建设智慧生活课程模块,建成“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人人爱摄影”“银发潮人的智慧生活”3门全媒体课程,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超20万人次。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科技赋能养老给老人带来了便捷。”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技术专家凌淑芬认为,养老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体现个性化服务。有些产品还可以与人交流互动,体验感很好。她建议,政府应该提供平台,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双向赋能,让养老从业者和养老产业同时提供高效的服务。

  目前,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认为,要提升居家和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可以把社区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成医养结合体,依托医联体“一盘棋”优势,统筹人力物力,盘活医疗服务及闲置资源,推进护理床、器具共享。同时,还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等与物管合作,兴办养老服务项目,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加快建设覆盖广的智慧养老体系。

  尽管养老服务体系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有许多创新,但市场接受度仍较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负担这些智能产品的费用。还有一些老年人对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降低高科技设备价格;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隐私与安全保护,让老年人智能化产品的界面更简单易懂,操作更便捷快速,提高老年人使用的便利性。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王艳 林婷玉 通讯员李国全

  责编:蒋灵茜

  二审: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