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以女性殡葬工作者的细腻和坚韧(引题)
为逝者送行 为生者疗伤(主题)
她,是办丧家属的“知心人”和“心理咨询师”;她,是酷爱“摇滚乐”的遗体火化师;她,非科班出身站上了殡葬职业技能竞赛领奖台……在殡葬行业,女性殡葬工作者以细腻和坚韧,为逝者送行,为生者疗伤。她们用自己的劳动,诠释女性在殡葬行业中的无限可能,也为更多人带来希望与力量。清明节前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鲜为人知的她们。
张荣 单位供图
张荣:“尽最大努力让逝者体面离开”
从业两年的张荣已有省市级技能竞赛的经验。在第二届“羊城工匠杯”广州市殡葬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后,她接连在2023年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中拔得头筹。目前,工作之余,她在备战国家殡葬职业技能竞赛。
高中毕业后,张荣怀着对殡葬行业的好奇,加之家人朋友的支持,报选了长沙民政殡仪专业,毕业后便在这个行业深耕。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两年,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从容不迫,张荣在一次次见证生命告别、陪伴逝者、抚慰生者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了生命的真谛,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有一次,一位母亲为了拯救不慎落入海中的女儿,自己也陷入危险,最终两人都不幸离世。当她们的遗体被送到殡仪馆时,家属希望能处理和遮盖逝者身上的伤口。连续几个小时,张荣弯着腰,用棉球一点点轻轻擦拭伤口,冲洗身体上的泥沙,再对面部及耳鬓淤青进行遮盖,努力让她们的面容恢复平静和安详。
张荣在陪同家属为逝者梳洗整理和铺撒花瓣时,家属说:“感谢你们帮我实现愿望,遗体看起来完好无损,跟生前一样。”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家属对逝者的眷恋和不舍,“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让逝者体面地离开,让家属得到慰藉。”
作为殡仪业务员,张荣负责接待办丧家属,提供公益服务,协助办理火化遗体登记和策划告别仪式等。张荣坦言,听起来不难,但我们要做家属的“导航员”,在家属手足无措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做家属的知心人,尽自己所能提供人性化的亲情服务,把家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更要做家属的心理咨询师,在家属发生争执或出现情绪波动时,为家属宽心,对症下药帮助解决问题。
有一位中年男子因车祸离世,只留下年幼的子女和年迈的双亲。张荣主动为这个家庭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从搭建灵堂到撰写悼词,再到主持仪式,她都和家属紧密沟通,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帮助这个家庭顺利面对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我要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和安慰。”
张荣善于复盘,在技术训练备战中,她针对薄弱环节,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提高技巧和专业能力。“比赛是经历,成绩是收获,但专业成长无止境,未来我将继续在行业里深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命广度。”她说。
袁英 单位供图
袁英:“要懂得沟通技巧安抚家属”
袁英是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殡仪三部的遗体火化师。27岁的她,选择了这个许多人避之不及的职业,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为逝者送行,为生者慰藉。今年3月,袁英在2023年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遗体火化师赛项广东省选拔赛斩获一等奖,近日,她在为参加全国赛做赛前训练。
高中时期,袁英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到殡葬行业,“我明白一部分人对殡葬感到害怕,但我觉得这是关于生命的职业,是神圣的职业,跟许多平凡的岗位一样,也需要年轻人去学习、传承。”她毅然报考了殡葬院校。
2018年毕业后,袁英进入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成为一名遗体火化师。“刚开始,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应用还是有区别的,最难的是需要去调节因工作产生的情绪,每天都不可避免看到很多令人痛彻心扉的离别场面。”袁英说。
好在,袁英找到了情绪宣泄口。“我很喜欢摇滚乐,在休息时间经常去音乐节、乐队巡演等,摇滚乐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着激情、热情。”袁英坦言,她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处中朋友知道她的职业,却不会像社会舆论所说的抱有偏见和歧视,相反还表示敬佩。
从业6年,袁英感受到社会更加包容和开放。“当初选择殡葬院校时,家人虽然不理解但是尊重我的想法,他们也通过我了解到更多殡葬行业的信息,改变了曾经的刻板印象。”她说。
火化师工作不是简单的体力活,要根据逝者的年龄、体型和生前的健康状况等来调节控制火化过程。“我们需要根据遗体燃烧阶段,以及炉膛的温度和烟气情况,调节助燃风与燃料,以保证良好的燃烧效果和骨灰质量。”袁英说。
火化师不仅要懂操作,还要懂维修,哪个装置部位发生故障,就要立马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同时,在与逝者家属接触时,还要懂得沟通技巧安抚家属。
有一次,袁英在进行骨灰收敛时,由于听不懂家属的方言,一时没能明白其需求,便示意由他们按当地习俗自行操作,她在一旁观摩学习。他们按顺序对不同部位的骨灰进行收敛,并用红布包好,装殓时还需要根据方位放置不同的物品。“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殡葬习俗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后,我悄悄记下资料上逝者的地址区域,向老同事请教交流相关知识,也学习其他地方的一些风俗习惯。”通过不断学习,袁英再遇到家属有特殊要求时,也有信心能够沉着应对。
吴俊云 单位供图
吴俊云:“要有悲悯心和大爱情怀”
在广州花都殡仪馆,今年34岁的殡仪业务员吴俊云不仅是业务上的佼佼者,更是心灵手巧的多面手。
吴俊云原本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但阴差阳错进入了殡葬行业。起初,她在防腐部担任遗体化妆师,6年的岗位经历,她见证了生死,也让她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6年真的磨炼了我,很荣幸进入这个行业,让我超前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感恩、对亲情、友情更加珍惜。”她说。
2016年,吴俊云转岗成为殡葬业务员,开始接触殡仪服务的各项工作。“我们的人手比较少,身兼多职,我除了殡葬业务,还承担着司仪主持、鲜花制作等工作。我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流利,在主持时不够专业;粤语不流利,很难跟本地家属无障碍交流。”转岗后,吴俊云很快发现自己的短板。
吴俊云非科班出身但也不怯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修炼“内功”。为了更快跟上民政专业出身的同事,她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学习,自费考取普通话二级甲等资格证书、努力掌握粤语,并挖掘花艺制作的兴趣,在鲜花制作上有自己的见解。
渐渐地,吴俊云凭借自身努力和执着,逐渐在业务上崭露头角。2023年,她参加第二届“羊城工匠杯”广州市殡葬职业技能竞赛,和全市40多名业务能手同台竞赛。在决赛中,得益于此前的工作经历,她在挽联设计、业务洽谈、司仪主持等项目中展现全面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成功斩获一等奖。
“入行第二年,我就参加过技能竞赛但没有拿到好名次,这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看到自己跟其他技术能手的差距。”吴俊云说,赛后回到岗位上,要强的她常利用工作日的午休时间练习插花。
“我们殡葬行业的技能比赛很少,工作久了会有职业倦怠感。有平台给我们展示就要抓住机会,这样可以调动殡葬行业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技能比武发现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吴俊云经常鼓励新入职的工友参赛,她也主动跟工友分享、交流经验。
除了业务能力出众外,吴俊云还非常注重细节和服务质量。她认为,作为一名殡仪服务员,首先要有悲悯心和大爱情怀,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家属着想。
从非科班出身的业务“小白”,到业务多面手,再到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选手,吴俊云的转变更多是内驱力。她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对自己有要求,我不想躺平。”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林婷玉 通讯员张萌 杨贺春 张翠媚)
编辑:刘晓丹
二审: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