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师节特别报道:向“下”而为,深耕“根”的教育(主题)
■陈立勋(举手者)带孩子们玩投篮游戏。全媒体记者徐丘濂/摄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玩投篮游戏,请大家先排好队……”9月4日,秋季开学第三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华师附幼”)操场上,副园长陈立勋给孩子们上篮球活动课。他讲解要义、做示范动作,随后看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运球投篮。“上篮前,要把身体重心压低,运球高度不要超过腰部……”30分钟活动下来,孩子们已是满头大汗,他及时提醒大家要多喝水,补充水分。“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我很享受这份职业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陈立勋说。
有人觉得,幼教老师不过是陪孩子们说说唱唱、写写画画、蹦蹦跳跳,能有什么高难的技术含量呢?更有甚者,认为幼教老师只是看孩子的“保姆”“阿姨”。我国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三位分别为70后、80后、90后的幼教老师,听他们讲述幼教从业经历,看他们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幼儿园一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摄
初心 成为孩子们的引路人
“园长爸爸好!”“小陈园长好……”午饭时间将至,陈立勋走向大班课室,陪同孩子们一起吃午饭,刚到课室门口就迎来孩子们热情的问候。此时,一个小女孩从容地走到陈立勋前面,伸出她的小手,陈立勋见状,马上俯下身子,同时伸出他的右手,两人默契击掌。
“男幼师是幼儿园里不可或缺的阳刚力量,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形成性别认同、养成坚毅性格的核心力量。”陈立勋认为,这就是他作为男性在以女生占有席位更多的幼教行业里工作的特别意义之所在。
陈立勋,这位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男幼教老师,却是“半路出家”入行幼教。2004年大学毕业后,80后陈立勋入职华师附幼,虽说做的是财务管理工作,却时常和孩子们打交道。“看到孩子们如露珠般闪闪发亮的眼睛,觉得自己的心也变得纯净了。”他下定决心,用更多的时间陪伴这些孩子,于是考取了幼师资格证,并攻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终于,2020年9月,陈立勋以体育老师的身份站到孩子们面前,教孩子们各类体育项目,带他们“撒欢”。
然而,陈立勋却说,“孩子们是我的老师,在他们身上,我学到许多。”有一回,小宇(化名)在体育课上总完不成规定动作,下课时间到了,陈立勋提出先下课,孩子们却投出“反对票”。他们没有放弃小宇,有的在一旁高喊“小宇,加油”,有的手把手教小宇做标准动作,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小宇最终完成了一整套标准的动作。“孩子们用行动教会我不要轻言放弃,也让我懂得爱和鼓励的可贵。”陈立勋说。
和陈立勋一样,因为“很喜欢孩子,所以选择成为一名幼师。”2013年,90后潘佳瑜从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便一直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目前就职于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幼儿园。
2022年,潘佳瑜带的一届小班中有位男孩小阳(化名),在入学时就表现得与其他小朋友不同。小阳不擅长表达、自我封闭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声哭闹。注意到这个情况后,她主动与小阳家长沟通时,了解到小阳父母日常工作繁忙,孩子基本上都由保姆照看的情况。潘佳瑜找到了问题根源:“从小缺乏父母的沟通和陪伴,加上保姆溺爱,让孩子对保姆产生了很强依赖性,这也导致他性格变得较为自我和孤僻。”她首先从专业角度出发,建议家长适当调整养育方式,日常多与孩子沟通和陪伴。在校园内,她也时刻关注着小阳的状态,耐心倾听他的需求,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点点建立与小阳的信任关系,同时鼓励他多去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小阳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其间,小阳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索能力。我们鼓励他去多尝试,让他建立自信心。去年,小阳代表幼儿园参加“积木建构”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潘佳瑜对此感到欣喜和意外。
在梅州兴宁,没有学前教育从业者不认识黄柳平,甚至是小镇街边不起眼的“夫妻档”幼儿园、当地最远山旮旯里的乡村园,都见证过她一次又一次前来走访的脚步。
2013年,兴宁大量无证幼儿园亟待规范。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正规学前教育,时任兴宁市教育局幼教专干的黄柳平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她用1800多个日夜,到访上百家无证幼儿园,开展规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年后,成为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的黄柳平又将办园经验毫无保留地输出,带动了一批乡村幼儿园成长,让乡里娃也能享受到和城里水平相近的学前教育。日前,黄柳平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评选为“最美教师”。
■陈立勋接受记者采访。全媒体记者徐丘濂/摄
用心 凭专业技能打破偏见
曾经,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潘佳瑜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幼教工作没什么难的,只要看管好孩子,再按课本中学习的教育方式把知识教给孩子就行,但现实很快就给她“上了一课”。
“工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幼儿教师绝不只是扮演‘保姆’‘阿姨’的角色,而是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潘佳瑜认为,保姆、阿姨和幼教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教育的专业性。她说,保姆可能仅仅是依赖个人经验和常识去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且一般是一对一。而具备了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幼师不仅要照顾一个班几十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兼顾孩子的教学任务,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及时利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潘佳瑜说。
80后陈立勋坦言,工作中也有被不理解的时候。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认知也有了巨大转变。他拿出一组数据:“我们目前有教职工113人,80%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6人,连续多年家长满意率100%。”
在华师附幼有一株三角梅,是20年前陈立勋亲手所植,如今已枝繁叶茂,还在不断向上生长。陈立勋说,学前教育犹如这株三角梅,人人都看到它风华正茂的样子,却鲜有人看到它埋藏于泥土之下的根茎,正因为根茎扎实,才有枝叶的繁茂。“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是向下而为的,我们重视的是幼儿人格培养、习惯养成、品格发展,这些在短期内难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也无法用标准化的东西来衡量。这导致了人们对幼儿教师长期以来的认知误区,觉得幼儿教师就是‘阿姨’、‘保姆’。”
1992年,70后黄柳平从兴宁师范学校幼师班毕业,走进幼儿园,她的幼教生涯自此开始。
上世纪90年代的兴宁,经济落后,玩教具匮乏,幼儿园里除了放满几个菜篮子的塑料积木,一些扑克牌、飞行棋和几本小人书,别无他物。有一次,黄柳平和几个年轻老师到广州一知名幼儿园参观学习,看到园里玩具丰富精美,孩子们的眼神光彩有神,和兴宁当地的幼儿园有着天壤之别。询问得知,政府投入办园经费达100万元。
100万元,对于当时的兴宁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几位年轻人泄了气。在回兴宁的火车上,黄柳平望着餐车上的桶装泡面和矿泉水,突然灵光乍现。自此,她们成了“收破烂”“捡垃圾”的一群教师,利用月饼盒、奶粉罐、泡沫板、纸箱等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2000多件,虽不精致,但很具创意。这些自制玩教具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当下提倡的低结构材料玩教具思路不谋而合。
这一智慧直至今天仍在延续。黄柳平总是在汽车后备箱塞满“垃圾”,她要教乡村幼儿园教师如何变废为宝,用不起眼的工具,点燃孩子们创意的火花。
规范无证幼儿园后,黄柳平还有一桩心事:当地乡镇幼儿园一直依附于小学而建设、运营,这相当于给学前教育发展“套上枷锁”。
2020年前,当地乡镇幼儿园挤在小学校园里,小学课桌椅锯掉一节腿,就成了幼儿的桌椅板凳;幼儿园上课,教的都是写字、算数,还有考试,课室里的玩具少得可怜。很多园长都是从小学临时调过来的教师,对学前教育怎么开展两眼一抹黑,连买张厕纸、买把扫帚都没有话语权,只能听小学校长指挥调度。
黄柳平对幼儿园“小学化”很痛心,要校长们改变教育模式,校长们却认为没有笔头的考试,无法衡量幼教老师的水平。
黄柳平给上级领导一遍又一遍地发信息,希望将乡镇幼儿园独立建制,让幼儿园真正独立出来,让园长拥有真正的办园自主权。2020年,兴宁乡镇的孩子们终于有了独立的幼儿园园址。目前,全市20个镇(街道)均建立一所中心园,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均配备1所规范化幼儿园。
十年一线幼师、八年副园长的从教经历,黄柳平总结出“四不”育人准则:对聪明的不骄纵,对顽皮的不压制,对低能的不放弃,对怯弱的不忽视。她用爱心唤醒自闭孩子,用耐心感化问题儿童,成为幼儿心中的好老师、好“妈妈”。
当年和黄柳平一起毕业的同学,如今只有两人还留在山区。黄柳平在当地干出了成绩,还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东莞、深圳等地想用高薪聘她的教育集团一个接一个来邀请,黄柳平却没动心。她说:“待在这里,我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山区孩子更需要我。”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潘佳瑜逐渐摸索出许多创新教学方式,让幼儿进行主动学习、互相学习、自主学习,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孩子们。“也就是说,除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幼儿园教学五个领域的基本课程外,我们会基于孩子们日常关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去生成一些个性化的课程。”
让幼儿动手制作思维导图,是潘佳瑜的教学特色之一,也是她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潘佳瑜介绍,比如在开展一个玩水活动前,她会先将孩子们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各自进行讨论,并分别生成一个关于玩水活动的思维导图。“玩水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你们想要怎么开展这个活动?”制作过程中,潘佳瑜不断地提醒着孩子们。“即使思维导图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是孩子们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了独立的思考和创作,他的这方面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潘佳瑜正在进行环创布置。全媒体记者徐亚辉/摄
信心 在创新挑战中结出硕果
据教育部公开数据,2023年全国幼儿园27.44万所,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对2022年的数据,全国幼儿园减少1.48万所,而在园幼儿数量减少534.57万人。
另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在2022年有324.42万人,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为307.37万人,幼师数量一年减少了17万人。
陈立勋介绍,2021年,华师附幼在园幼儿720人,2022年减至660人,2023年是540人,而今年在园幼儿数量为460人。“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许多家庭对生育的态度和选择发生了改变,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需求。过去两年尤为明显,相信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在园幼儿数量将长期维持在这一水平。”陈立勋说。
“低生育率并不意味着社会不需要学前教育了,相反,却对学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挑战,更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机遇。”陈立勋告诉记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园本‘至真课程’,优化师幼比例,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
“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盈自己,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来应对挑战。”近年来,潘佳瑜积极参加幼儿园安排的外出学习机会,同时,也主动学习借鉴优秀同行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2023年,她顺利取得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历。
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天河区首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感动天河最美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十余年来,潘佳瑜载誉无数,也得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及家长的感谢和认可。“家长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小朋友主动的体谅和关心;已经毕业的孩子,在节日发来的祝福信息……”潘佳瑜说,这些点滴都让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幼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在幼教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爱孩子,尊重孩子,心里有孩子。”是潘佳瑜一直以来秉持的教育初心。“接下来,我将继续深耕幼教领域,当好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记者从兴宁市教育局了解到,近些年,兴宁学前教育大幅增加优质学位。2020年,当地投入4602万元新建多所幼儿园等,增加学前教育公办优质学位630个。目前,全市幼儿园199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5%;普惠性幼儿园共132所,覆盖率为91.48%;公办园50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0.2%。更重要的是,坚持“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科学保教实践,已在当地成为共识,大大扭转了从前幼儿园小学化的态势。
黄柳平说,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是她一生追求的信念。
■黄柳平带孩子们做游戏。单位供图
观察
幼教老师生存状态呈两面性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黎曼表示,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师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儿童的发展。当前,幼教老师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许多幼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愿意倾注心血去培养孩子,并见证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了特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此外,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学前教育法(草案)》的逐步完善,显著提升了学前领域的关注度,公办园的建设以及幼师待遇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投身幼教行业。
另一方面,幼教老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和挑战也相当严峻。由于教育对象的年幼,幼师肩负着不同于其他学段的心理和情感压力,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还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并且回应幼儿的情绪,这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精力。同时,随着幼教行业的发展,对幼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师幼比较高的现状下,一线幼师需同时进行保育、教学、教研以及家园工作,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此外,行业中薪资待遇普遍较低、晋升空间受限、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依旧存在,持续影响幼师的生活质量、工作积极性以及职业归属感。”蔡黎曼说。近年来,叠加出生率下降的影响,许多幼儿园面临生存压力,甚至闭园,造成幼教岗位减少和在职教师的失业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尤其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编制不足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导致幼教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优秀教师难以留存,整体教育质量受到威胁。”
重塑幼教行业尊严与价值
蔡黎曼认为,要让幼教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并促进孩子快乐成长,需从根源上着手。首要之务,是重塑幼教行业的尊严与价值,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待已超越基础看护,转向高质量的启蒙教育,“这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困境,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打破这一循环链,关键在于增强幼教职业的社会吸引力,让教育梦想者愿投身其中,让优秀教师能安心从教。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提高教师薪资与福利,更要从社会层面树立对幼教工作的尊重与认同,让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感受到职业的荣耀与自豪。”蔡黎曼说。
“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蔡黎曼表示,他们需具备丰富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能敏锐捕捉孩子的需求与兴趣,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全面发展。“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拥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以儿童为本,因材施教,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幼教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需政府、社会、幼儿园及教师个人共同努力,如此,幼教行业方能焕发勃勃生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蔡黎曼表示。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徐亚辉 通讯员胡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