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红土 粤工传承】握笔作战 他们是从潮州走出的左翼文学青年

2021-07-06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马大为 林婷玉
分享: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1980年3月,在纪念“左联”成立50周年大会上,茅盾以书面发言肯定了“左联”的功绩:“‘左联’在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旗手,在三十年代,在继承‘五四’文学革命的传统,创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培育一支坚强的左翼、进步的文艺队伍等等方面,都作出了辉煌的成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鲁迅在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称:“我们急于要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但同时,在文学战线上的人还要‘韧’。”讲到这里,怕听众难懂,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韧”字。这个“韧”字,写进了不少“左联”作家的心里。

  谈论中国左翼文学,潮汕籍作家群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左联”首批成员里,潮汕籍作家人数约占八分之一。他们当中不仅有“新的战士”,如因翻译英文版《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而成名的译界巨匠梅益、马克思主义翻译家柯柏年、曾担任彭湃秘书的剧作家侯枫等;也有一“韧”到底的“革命斗士”洪灵菲、戴平万、冯铿等。后者正是本文重点追忆的三位“左联”潮州籍作家。

  近日,记者通过“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提供的VR展示,在线探访了戴平万故居、洪灵菲故居,并结合《左联回忆录》《冯铿烈士》《戴平万研究》《苦菜》等回忆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成果,讲述“左翼十年”潮汕籍作家群之其人其文其事。

  史迹寻踪

  “火焰”岁月

  “左联”作家作品,渊源于带有启蒙意义的“五四”新文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潮汕地区的新文化运动渐成燎原之势,“青年八不社”、“集益社”、“火焰社”等青年组织和革命文学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许美勋倡议发起的“火焰社”便聚拢了冯瘦菊、戴平万、洪灵菲等人。

  洪灵菲与戴平万的相识实际上早于“火焰社”,两人有着深厚的学缘关系。1918年,洪、戴二人联袂考入广东省立潮州中学。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他们一起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参加过各种爱国宣传活动,常以雪莱、拜伦自比,互为勉励。洪灵菲也成了戴家位于潮州城岳伯亭总兵巷内“双柑书屋”的常客。

  1922年夏,洪灵菲、戴平万再次相偕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西语系,该校后更名为广东大学。其间,洪、戴二人积极参加许甦魂组织的广东大学潮州学生同学会,并在会刊上发表诗文表露了追随革命、寻求解放的心声:“牺牲着我们的生命,去为人类寻找着永远的光明。”

  1925年,洪、戴二人目睹了“六·二三”沙基大惨案,亲身参加了省港大罢工,逐步走上了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道路。1926年,经许甦魂介绍,洪灵菲、戴平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jpg

▲洪灵菲故居 单位供图

  后来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是冯瘦菊的妹妹。冯瘦菊是火焰社的重要组织者,担任着《火焰》周刊编辑,因此冯铿与该社成员交情甚笃,不时参加他们的活动,并经常为周刊撰稿。1920年,冯铿便参与了火焰社对反动报纸《平报》的笔战。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后,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接管《平报》,更名为《岭东民国日报》。受冰心早期小诗创作影响的冯铿创作了总题为“深意”的抒情小诗100首,陆续刊载于《火焰》周刊和《岭东民国日报》副刊《文艺》上。《深意》第五十三首小诗如此写道:“当我独立巅峰,或独步旷野时,我的心和宇宙一般辽阔,同时我觉得我的伟大了。”在不久的将来,她确实投入了更为辽阔和伟大的事业中去。

  此时,冯铿在庆祝十月革命节暨军民联欢大会上见到了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1926年,冯铿还以学联代表身份会见了彭湃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以及“左联”潮汕籍作家代表杜国庠、李春涛等人。对于“左联”潮汕籍作家而言,彭湃是他们接触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重要引路人。

  奔向上海

  1926年,从广东大学毕业后,洪灵菲、戴平万进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海外部工作。洪灵菲兼任《海外周刊》编辑,直属许甦魂领导,与国民党右派展开舆论阵地的对垒。同年8月,戴平万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被派往暹罗(泰国)工作。

  1927年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洪灵菲成为国民党通缉要犯,《中央日报》、《广州民国日报》均刊登了通缉令。戴平万也成了特务跟踪盯梢的目标。不得已,洪灵菲辗转流亡于香港、汕头、新加坡、暹罗等地,并在暹罗与戴平万相遇。稍事休整后,两人决定筹资乘船经新加坡前往上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9月,洪、戴二人听闻起义军进驻潮州的消息,当即由上海乘船返回潮州,行至中途,又听闻起义军已撤离,两人便转往海陆丰地区,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农民运动。海陆丰农民起义失败后,两人绕经香港,再度赴沪。

  1928年,戴平万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出路》。他写道:“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间,我已为革命所陶醉,忘记一切,忘记家庭,连我自己的死生问题,亦都忘记了!”洪灵菲则把逃亡经历写成自传体长篇小说《逃亡》,如实呈现了一位进步青年在革命低潮时从苦闷、彷徨、悲观转变到反抗和斗争的心路历程。

  在早期旅沪潮汕籍作家里,还有一对革命眷侣——便是冯铿和她的丈夫许美勋。“四一五”政变后,冯、许两人躲避在潮汕地区的乡间僻壤处,于1928年夏秋之际投奔友人,寄居于庵埠乡下一处僻静的书斋——亦园。在此,冯铿创作了中篇小说《重新起来》《最后的出路》。

  《最后的出路》,又名《女学生的苦闷》,带有自传色彩,被视为现代中国追求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作品。此前,冯铿于1925年在《友联期刊》上发表评论称,“(女性)自己的痛苦,要仗自己来解放。要革去女性全体的痛苦,更须集合全体的女性的努力,才能成功。”

  1929年初,得知杜国庠等同乡旧识相继转往上海,冯铿、许美勋也决定动身前往,在2月24日元宵节抵达。抵沪首日,夫妇俩便前往南京路一带,凭吊“五卅”运动遗迹。许美勋为冯铿所写的传记《冯铿女士》书中开头即记载了冯铿“五卅”运动期间在汕头演剧筹款支援上海工人的故事。这本传记是许美勋和冯铿之间的约定:“谁后死,谁就代写传记。”

  此后,冯、许二人寄宿在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公益坊38号的南强书局二楼的亭子间。该址邻近“左联”会址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同时也是后来“左联”同志往来联络和开展地下斗争的一处据点。

  “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1929年5月,经杜国庠、柯柏年介绍,冯铿、许美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五卅”纪念示威游行。同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在上海举行,全会通过《宣传工作决议案》再次强调“党应当参加或帮助建立各种公开的书店、学校、通讯社、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剧团、演说会、辩论会,编译新书刊物等工作。”

  为此,1929年秋,“左联”筹备工作启动,洪灵菲、戴平万等12人为筹备会成员。1930年3月2日下午2时,中国左翼文学联盟成立,五十余人到场见证,鲁迅、洪灵菲等七人为“左联”常委。随后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左联新闻记者联盟等亦相继成立,左翼刊物大量涌现,因而也被称为“左翼十年”。

  在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宣传系统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央文委)、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之一。成立大会上,时任中央文委书记的潘汉年作了题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其任务》的讲话。“左联”成立,“将有目的意识的有计划去领导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加强思想的斗争,透过文学艺术,实行宣传与鼓动而争取广大的群众走向无产阶级斗争的营垒”。

  左翼文学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压迫随之而来。1931年1月17日,“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李求实、冯铿在上海三马路东方饭店参加一次党的秘密会议,因遭叛徒出卖而尽数被捕。他们与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参加是次会议的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史称“左联五烈士”。冯铿是其中唯一的女性,牺牲时年仅24岁。

  鲁迅先生曾撰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哀悼“左联”烈士:“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文末,又写道,“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1933年,31岁的洪灵菲被调往北平,在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处工作时,不幸被捕,最终惨遭杀害。而此时的戴平万则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做地下工作,曾担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和罗登贤、赵一曼等同志共同领导了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及反日罢工,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春,“左联”解散。在“左联”存在的六年间,创办如《拓荒者》《萌芽月刊》等左翼文学期刊约96种。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的文艺工作者,有的撤退到内陆地区,有的随军赶赴敌后根据地;仅有少部分留守租界坚持斗争,如戴平万、梅益、侯枫、丘东平(广东海丰人)等,这一时期的文学现象被称为“孤岛文学”。

  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文艺界的领导机构,戴平万、梅益均为“文委”小组成员,参与创办过《上海人报》、《文艺新闻》等刊物。1940年11月,戴平万被党派至苏北根据地工作。1945年春,担任苏中区党校校长的戴平万不幸溺水身亡,时年42岁。

  红色传承

  打造“左联”红色文化品牌 讲好讲活潮州红色故事

  “火焰社”是许多“左联”潮汕籍作家的共同记忆。“火焰社”通信处旧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街道南海社区招商路招商一横巷1号,是一幢3层仿巴洛克式建筑。

  与汕头龙湖古码头隔江相望,在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集中展示“左联”潮汕籍作家其人其文的红棉公园已经落成。公园充分利用现有韩江堤岸临水的带状坡地和植物,设置了小广场、文学小径、“左联”文学展示景观墙等景观。距离红棉公园约3.5公里的红砂村,正是洪灵菲的家乡。此前,潮州市政府曾对洪灵菲故居进行了修复。这是一座两进五间的百年老屋,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2.jpg

▲集中展示“左联”文化青年生平和作品的文化公园——红棉公园    单位供图

  修复后的洪灵菲故居已辟为展示洪灵菲生平革命史迹、文学成就的纪念专馆。中厅里有六位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的照片及成就简介,左右两边共四个房间里有洪灵菲诗作书法作品展及译著编目展,左侧偏厅是洪灵菲家书手迹展,右侧偏厅是洪灵菲的详细年谱展,旧居内侧墙上挂有洪灵菲从私塾到大学历所学校图片,以及其入党介绍人许甦魂等多幅照片。

  从木棉公园沿着韩江溯游而上,在凤凰溪与韩江干流的交汇处,是潮安区归湖镇溪口村,戴平万故居正位于此。这是一座下山虎式的潮州民居建筑,坐西向东,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主厅一层、外围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2019年5月,戴平万故居旧址修缮工程启动。工程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对正厅堂墙体、屋顶加固翻新,并重修加固下厅堂以及左、右巷房间。

  据了解,潮州市政府近年来深入挖掘“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红色资源,全力打造“左联”红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故居修缮工作。同时,全力推进南粤“左联”之旅线路建设,充分挖掘韩江沿岸“左联”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利用古道、古渡口、古码头等重要节点,结合柯柏年、洪灵菲、戴平万等故居修缮和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南粤“左联”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主题公园、旅游线路,讲好讲活潮州红色故事。

  工会之履

  经工会推荐 一大批传统工匠大师脱颖而出

  潮州是红色热土,也是文化厚土,有从古到今的文脉延续,也有发达的传统工艺制作,如潮绣、木雕、嵌瓷等。

  近年来,潮州市总工会注重从传统工艺制作产业中挖掘和评选劳模、工匠,使传统手艺焕发光荣,使传统手艺后继有人。

  潮州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惠雁表示,近年来工会联合有关部门结合潮州传统特色产业中的潮绣、木雕、嵌瓷、陶瓷、麦秆画、潮菜,以及科学技术产业等,开展潮州市“最美一线职工”和“最美工匠”评选活动。2016年,共评选出10位最美一线职工。2017年、2018年,评选潮州“最美工匠”20位。

  2017年评选的10名潮州“最美工匠”中,从事传统工艺制作的就占了9位,分别是潮州木雕大师李中庆、潮绣大师李淑英、潮瓷设计师王泽武、麦秆画传承人方志伟、手拉壶名家章燕城等。2017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南粤工匠”学习宣传活动,20名南粤工匠从全省上百名优秀工匠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其中就有潮州市总工会推荐的李淑英和嵌瓷大师卢芝高。2018年,另一位年轻的潮绣传人、刺绣工艺美术师佘丹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李中庆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张惠雁表示,近年来,潮州市总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和谐社会氛围,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坚定信心,提振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好市委“1+5+2”工作部署,以新担当新作为为潮州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为全省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努力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潮州贡献。

  职工心语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邱梓铷:这是一群热血的潮汕儿女,他们以笔为枪,投身革命,用自己的光芒,给黑夜燃起一点点的光。我们要时常怀着感恩之心缅怀先烈,不可忘记曾经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拼命的他们。我们要有责任心、进取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接力奋斗。

  策划:南方工报编委会

  文本统筹:全媒体记者 詹船海

  执行采写:全媒体记者 马大为 林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