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回归专业 电子竞技才能持续发展

2022-07-12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周昭健
分享:

  2021年11月7日,中国战队EDG夺得“全球英雄联盟”总决赛冠军。从游戏变成大家喜爱的电子竞技,再到有文化创意内涵的体育运动赛事,电子竞技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7月6日《工人日报》)

  早在200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就批准电子竞技为在中国开展的第99个体育竞赛项目;2019年,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其中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赫然在列。经过近20年的时间,电子竞技终于得以摆脱“电子海洛因”的污名,走到了阳光之下。然而,对于电子竞技的认识,不少人甚至包括有志投身该行业的人,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电子竞技起源于电子游戏,却不同于电子游戏。电子竞技的核心是“竞技”,而非“游戏”,这就注定了从业人员需要有高度专业的态度和能力,不能以“玩”待之。其次随着行业的成熟,岗位也变得更加细分,除了常见的运动员选手外,解说、教练、领队、运营等也应运而生,“游戏玩得好”并非就是入行标准。

  除了认知上的误区,对于行业的风险,也需要清晰看到,不能狎而玩之。与足球、篮球等传统竞技运动不同,电子竞技项目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暂,一名选手能专精的项目(游戏)一般只有一项,当旧项目热度减退(5年左右)就会被新项目所替换,选手必然面临优化转型,或直接淘汰。此外,目前国内电子竞技选手与俱乐部(战队)之间的用工关系错综复杂,也缺乏相应规范。

  国内电子竞技行业近些年发展迅猛,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达到1673亿元,如同其他新兴行业一样,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不少媒体热衷于炒作浮于表面的东西,电子竞技因其与电子游戏的天然联系,无论出于善意或恶意,从业人员屡屡被调侃“玩游戏”,这实质是缺乏对行业的尊重,也增加了社会对行业的误解。竞技的排他性决定了电子竞技是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行业,以“玩”作为描述行业的关键词无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行业要真正成熟成长,依靠的都只有极致的专业,惟有各界抛弃“玩心”,让职业回归专业,电子竞技行业才能持续发展。(南方工报评论员周昭健)

  责任编辑: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