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岭深处的青春之歌

2022-09-0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郭子健 吴中兴
分享:

  位于韶关市乳源县南岭大山深处的广东省天井山林场,是我省林业系统中职工人数最多、场部驻地海拔最高、管护面积第二大的林场,担负着守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资源宝库和韶关水源地的重任。近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天井山林场青春焕发,2021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8607亿元,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近日,记者深入到南岭山区的天井山林场,探寻改革大潮下林业工人的转型提升、生态守护、产业发展之路。

  场长变教授 森林成课堂

  从广州驱车近3小时才到韶关市乳源县,出高速后沿着弯弯曲曲双向两车道的国道行驶50分钟,才到隐藏在南岭大山深处的天井山林场总部,这是我省离高速公路出口最远的省属国有林场。

  记者一下车见到林场职工,突然眼前一亮,以为来到了某军事基地:他们身着统一的国际绿服装、耐磨运动鞋,特别是服装左上方镶嵌着军绿色的姓名牌号,个个精神抖擞。

  吃了简单的工作餐后,记者在林场副场长、工会主席欧永忠的带领下,与几位林场职工往南岭深山进发。这里山高林密,海拔都在千米以上,每个人走得大汗淋漓。

  “山是林业人的根,树是林业人的魂,产业改革让我们焕发了青春。”谈起林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欧永忠特别兴奋,边走边指着溪流旁的小水电站:“你看,这就是我们以前开发的小水电站,为了绿色发展,我们把它关停了,现在林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资源宝库,我们都成为南岭生态卫士,这是产业改革最显著的成果。”

  欧永忠是标准的“林二代”,他的父母从部队转业来到林场,他在林场出生、长大,1987年12月进入乐昌林场工作,从营林工和技术员做起,一干就是30多年,后来轮岗来到天井山林场。欧永忠四兄妹都在林场工作,而且他们的后代大部分也坚守在林场,对林业充满深情。

  在天然林中艰难行走2个多小时后,记者见到正在大树下讲课的天井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彭华贵。“这是韶关市政府机关工作创新的举措,把党课设在森林里,彭书记也是彭教授,实践经历丰富,讲课很生动,大家都愿意听。”欧永忠笑道:“林业产业改革,为林场方方面面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彭华贵指着林场远处的尖峰岭说:“我们天井山林场是全省职工最多,场部驻地海拔最高,管辖面积第二大的省属林场。1958年,第一批省公安厅下放干部来到这里,挂起了广东省国营天井山林场的牌子。以珠三角地区农民为主体的2000多名林业大军,经过徒步跋涉,开进天井山林场,砍伐这里无边的原始森林,支援祖国建设。后来,第一代林业工人面临转型发展,他们的子女,承担起新的林业发展使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组成了林场第二代建设者,经过探索和实践,闯出一条‘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林电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随着产业改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又为林业工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彭华贵来自江西省,上世纪90年代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来此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天井山林场,他妻子也是“林二代”,儿子正攻读林业硕士学位,一家人对林业充满感恩之情。

3_140392_b.jpg

彭华贵场长为岭南干部学院的学员讲党课      全媒体记者郭子健/摄

  “当时大学毕业还包分配,有人劝我不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我当时说,这里以后会变成人人向往的地方。果然,15年后,天井山林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随着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场职工由伐木工人转变为南岭生态卫士。如今,天井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成为韶关的水源地、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屏障。彭华贵也从一名林业技术员成长为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同时还在大学兼职客座教授,向青年一代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他的示范效应下,林场很多管理者也不断提升自己,成了森林大课堂的业余教师。

  “云锦姑娘”培育杜鹃结硕果

  经过4个小时艰苦攀登,大家终于爬上山顶。此时,记者早已是全身湿透、气喘吁吁,而走在前面的林场女职工李芳华却依然脚底生风、轻松自如。“你看,这就是生长在广东海拔最高的云锦杜鹃,那片是野生的,这片是我培育的。”李芳华停下脚步,指着几米高的云锦杜鹃,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春天的时候,这些杜鹃花就成为山地5万多亩原始矮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林场职工都叫李芳华为‘云锦姑娘’。”一同登顶的林场办公室主任曾庆团幽默地补充着。

2_140394_b.jpg

李芳华(左)与同事在研究野生杜鹃种子      全媒体记者孙红杰/摄

  李芳华来到一棵她亲手栽培的云锦杜鹃前,翻开隐藏在叶片里的杜鹃种子,突然叶片后窜出一条原矛头蝮蛇,她的手差点被咬到。记者吓了一跳,但李芳华却习以为常。“在森林里工作,遭遇蚂蟥亲吻、杂灌割伤、脚被扭伤……都不是稀奇的事。”李芳华说,“我们林业人工作的时候,痛觉会失调。”

  为什么要培育云锦杜鹃?李芳华说这与她参与实施的“广东杜鹃花植物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有关。云锦杜鹃是她所培育杜鹃花属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也是南岭天井山区域的山顶矮林组成树种之一。天井山保存着广东省面积最大、结构较完整的云锦杜鹃自然种群。但是,该种群存因自然更新能力不足,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杜鹃种质资源,为高海拔退化山地的群落快速恢复提供支持,还为了培育当地特色景观资源,促进森林旅游事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李芳华自告奋勇地挑起了这个重担。

  李芳华是广西梧州人,2008年,她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来到远离广州都市的天井山林场,在森林公园办公室工作5年,主要内容就是景区讲解、团队科普和科研机构人员接待,像个导游。改革前,林场是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林场的经济收入来源是水力发电收入,林业科研地位不突出。产业改革后,科研提上议事日程,她就每晚加班做设计、搞材料,开始云锦杜鹃的培育研究。

  “我本来是学管理专业的,要从事野生杜鹃培育研究,要考虑如何建苗圃、采种、制种、播种、育苗、管护等,这对我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李芳华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向母校老师请教等方式,不断修改和完善试验方案,从无到有,带领工人利用有限的经费,把不到3亩的露天苗圃建了起来。她凡事亲力亲为,及时掌握苗木生长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摸索出了天井山区域云锦杜鹃等野生杜鹃培育关键技术。从2013年至2016年,她培育了云锦杜鹃等野生杜鹃合格苗2万株,并首次在南岭天井山区域营建云锦杜鹃等9种观赏性野生杜鹃示范林200亩。现在,林场漫山遍野都有她的“杰作”。

  “我与林业有缘,与林场有缘。”看着焕发生机的林场,李芳华擦了擦汗水,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生态卫士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林场管护员就如生态卫士、绿色守护神,时刻准备消除一切危害森林资源的因素,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2020年3月23日设立的天蓬山管护站,是天井山林场管辖面积较大的管护站。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1555.7公顷、缓冲区934.3公顷、实验区153公顷,还有省级生态公益林654公顷都在该管护站的管辖范围内。

  为了体验住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天蓬山管护员的工作状况,记者凌晨4点钟就起床,穿上林场厚厚的工作服,坐上林场工作用车,穿过仅一车能通过的弯曲山路,迎着冰凉的晨风,向森林深处进发。经过1个小时的颠簸,记者终于到达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当朝霞映红了东方天际,天蓬管护站的员工已经背着各种管护专用设备,守护在生态核心区域。天蓬山管护站党支部书记贺海东与队员拿出打包上来的早餐与记者分享。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矮林区,常常刮到七到八级的大风,大雾弥漫,气温很低,但他们每人脸上都充满笑容。

1_140396_b.jpg

天蓬山管护站职工在巡查、看护森林       全媒体记者郭子健/摄

  “今天我强调一下,因为高温天气很久了,易发山火,同时,根据省防汛办通知,明后天有台风来袭,今天除了按本管护区域环境制定的日常巡护路线加强巡护外,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山火,二是洪水。”早餐后,贺海东对管护工作进行了特别强调。

  管护员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林业工人。他们个个身体强壮,防护包背在背上,灭火风机扛在肩上,开路砍刀拿在手上。巡护终端、无人观察机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巡护主要有车辆巡护和徒步巡护两种方式。刚开始,记者跟随巡护车在林中小道上穿行,1个小时后来到保护区核心区一处密集的原始森林前,管护员下车巡查,副站长梁柏胜拿出望远镜朝远处看去,发现有一处大树倒伏。“请无人机管护队员仔细查看。”贺海东下令。一位50多岁的管护员马上从包中取出无人机,熟练操作让其升空。无人机飞到数百米远的倒伏区,传输回来的控制屏画面显示,确有一片大树倒伏。

  大家都下了车,每人手中都拿着配备的北斗巡护终端,带着原始刀具按照无人机给出的定位,在站长的带领下,沿着林中杂草丛生、乱石林立的小道,向丛林深处走去。经过半小时的前行,终于来到了倒伏区。原来去年冬天零下8-9摄氏度的冰雪灾害,将很多热带原始植物冻死,夏季连续的高温又将它们烘干,如不及时清理,将会成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的安全隐患。大家不顾炎热,一拥而上,齐心协力,利用各种设备,经过近1小时的战斗,终于消除了隐患。

7_140397_b.jpg

天井山林场管护员使用现代化巡护设备守护生态资源           全媒体记者郭子健/摄

  天蓬山管护站辖区内有电站14个,村庄、常驻单位各1个,管护员必须根据时节、气候变化,对林区墓地分布区、架空高压输电线经过区、电站前池树渣处理区等森林防火风险点加大巡查密度,对狩猎、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对动物、植物、昆虫、空气、水源进行监测等。记者跟随天蓬管护人员在崇山峻岭中体验了8个多小时,感受到他们为了守护好绿色森林,不断学习现代科技,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

  曾庆团告诉记者:“森林管护看起来很轻松,似乎每天都能沐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看到蓝天、白云,听到涓涓流水和小鸟歌唱,闻到遍野花香,呼吸到新鲜空气,但实际上管护员工作很繁琐,森林防火工作没有及格只有满分,生态保护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产改让林业工人焕发青春,工作在森林里,生活在公园里,成了南岭生态卫士——天井山林场产业工人责任、担当、敬业和美好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记者手记

  以产改推动绿色发展

  60多年前,为了支持国家建设,2000多名林业工人来到粤北山区这片崇山峻岭之中,竹片做墙,杉皮当瓦,架桥开路,伐木育林,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后,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林电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以“林业为基础、小水电为龙头、第三产业为补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经营格局;林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后,林场职能发生根本改变,保护和培育森林、开展研学和自然教育、科学研究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他们为之奋斗的使命。通过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聚力共建系列工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改贴近中心、融入大局,唱响广大职工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最强音。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广东林业大力发展油茶、林果、花卉、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培育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8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46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49家。2021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8607亿元,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广大林业建设者功不可没。他们的成功实践,也为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和深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1+9”工作部署,在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等方面重要规划布局和建设的实施,为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向深入,创新林业产业工人队伍发展机制、完善林业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制度,巩固和提升林业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设的成果,推进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繁荣区域经济,让林业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更加大有作为。(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郭子健 通讯员吴中兴)

  责任编辑: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