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报记者直击急危重症病房:危重症仍在高位运行 预计春节前实现回落

2023-01-12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徐丘濂 林伟吟 刘文琴
分享:

2_150847_b.jpg

医院急诊观察区走廊也放置了病床,多名患者正在等待就诊。 全媒体记者徐丘濂/摄

  1月4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看见医护人员脚步匆匆穿行于医院各个角落;医院门前停放的救护车不时驶离,又不时有新的救护车驶入;急诊台前一个戴着“小蜜蜂”(扩音器)的护士声音沙哑,耐心地为病人量血压、做指引。

  不一会儿,记者遇到随救护车接诊回来的急诊科主治医师刘思齐,她告诉记者:“元旦前,新冠病毒感染达峰。1月3日开始,一般的发热、咳嗽等轻症分流到发热门诊,由急诊科负责收治危重症病例。现在,压力开始向危重症病房转移。”

  急诊台旁的过道亦放置了数张躺着病人的病床,病人正在床上接受护理。记者在这见到了急诊科主任医师杨正飞,他介绍,从近期暴发的情况看,人群传播迅猛,患者感染后普遍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显著的炎症反应。感染人群基数很大,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基础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往往因为器官储备功能差、易失代偿而转为重症,“当下,危重症仍在高位运行,预计春节前实现回落”。

  跟随杨正飞的脚步,记者来到急危重症医学科病房(EICU),这里有12张病床,收治了全院最危重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患者躺在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线,连接着呼吸机、监护仪、鼻饲泵、输液泵、注射泵等各种设备。

  杨正飞表示,为了实现高效运转、把有限的ICU病床留给有需要的人,危重症病人情况好转的,如停机、拔管的,马上转到普通病区。对于原先症状较轻却往急危重症发展的,将转至新成立的重症六、七、八病区。

  据了解,2022年12月30日,该院集合全院各个科室的100位“白衣战士”组成逸仙重症医疗突击队,充实到新成立的重症六、七、八病区,全心投入ICU专业培训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医院还扩容扩建了180张新床位。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专家,杨正飞的“战场”不局限在急危重症病房,他还需要到各专科病房进行诊断工作,每日行走在医院各区协调、会诊,他的微信步数经常维持在两三万步。采访期间,记者仍能听到“阳过”的他不时咳嗽。“我是医生,是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战士,我必须站出来。”杨正飞说。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杨正飞这样的“战士”,他们坚守在急危重症救治第一线,为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构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林伟吟 刘文琴)

  责任编辑: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