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南粤工匠》第十五集:他用大理石“折”纸飞机

2023-03-21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黄细英
分享:

3.jpg

梁建坤正在精心打磨“纸飞机”                     单位供图

2.jpg

梁建坤为儿子介绍自己创作的石雕报“纸飞机”                 单位供图

1.jpg

梁建坤创作的“纸飞机”                              单位供图

  一块坚硬而棱角分明的石材,如何变成一件栩栩如生的石艺作品?3月19日晚,纪录片《南粤工匠》第十五集上线热播,主人翁梁建坤带领大家领略云浮石艺里的文脉传承,看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如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梁建坤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自16岁开始学习和从事石艺工作以来,他手里的刻刀便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愈发锋利,他用三十余年的时间,成为云浮石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并将云浮石艺推上了国家级展馆。

  在专注于石艺作品创作30多年的生涯中,梁建坤一直秉承“发挥创意、敢为人先”的艺术创作理念,独创了属于自己的雕刻技法。一刀一刻一世界,一石一人一乾坤。跟随镜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石雕匠手艺人的世界,看他如何以錾为笔,以石为纸,记录下绵绵不息的生活之美。

  因材施艺  ▏  创作灵感源于真实生活

  云浮市素有“中国石都”之美誉。大自然用亿万年塑造出奇峰异石,梁建坤用一生将石头变为艺术。云浮石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于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主要分石雕工艺、石拼图工艺和装饰实用工艺三大类,极具南方石艺特色,是南方石雕工艺的代表。梁建坤是为数不多亲历云浮石材工艺发展过程的石艺专家之一。

  生于斯长于斯,云浮的三餐四季,草木虫鱼,已烙入梁建坤的精神世界,这令他的石雕作品,透着浓浓烟火味,和生活的诗意。“我比较喜欢创作来源于生活的题材,让我触动的一些事,我会把它记录下来。”纪录片一开始,便呈现了梁建坤在常去一家店吃猪杂粉,由此他创作出代表作之一《老高猪杂粉》。

  画稿、刻石、教学……一只蚂蚱、一粒玉米、一碗肠粉,都会给梁建坤带来灵感。在他的刻刀下,四时风物、飞禽走兽、神仙凡人、香茶美食等,无一不能成为创作题材。在他双手中,一块玉石粗坯在雕刻笔、雕琢刀的轻描淡写下,变成一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工艺品,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和时代气息。

  云浮石艺技法丰富多样,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梁建坤的一件作品需经过相石、设计、打坯、凿胚、修光、上油等十多道工序,在繁杂的步骤中不同程度地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石材的色泽、质地与题材完美结合,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因势造型,构思巧妙,充分利用各种石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彩、纹理,颇有“人天同构”的韵味。

  独创雕法   ▏  成云浮石雕发展史上一大转折

  心心专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1987年,梁建坤凭借优秀的美术功底受到赏识,投身于石雕工作,师从谭林海(谭林海是云浮新石艺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也是当年云浮县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经过两年的专业培训后,初得其真传。石艺创作所用的石料笨重,雕琢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耐心和毅力。对于当时年仅十几岁的梁建坤来说,这并非易事,好在他坚持了下来。

  然而,少年热血却遭遇工艺厂转制,梁建坤只得另谋生路。一晃经年,一直心系石雕的梁建坤辞掉铁饭碗,重拾凿锤,成立工作室。2009年,他在当地率先运用巧色玉石雕刻工艺——以往大部分工艺师都会把一块玉石表面的石皮削掉,留下最漂亮的玉。而他以石皮为主、玉料为辅进行雕刻,引得同行争相模仿,成为云浮石雕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

  重返石雕行业十年后,梁建坤与云浮技师学院联合建立石材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推行“师徒制”模式,从石材工艺的选料,到作品的构思、雕刻、创作,手把手教授徒弟,并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编写专业教材,设置一体化课程标准。

  儿子梁景豪也是梁建坤的徒弟之一。两人的一同出现让观众再次感受到纪录片的生活烟火气。梁建坤和儿子在户外围炉煮茶,贴心交流的一幕,让人记忆尤深。

  “阿豪,你的手现在怎么样了?”“不动就没事。”一问一答间,尽显父子情。“儿子在世界技能大赛国赛比赛前一个月左右,因为训练强度太大,导致右手关节错位受伤,伤势很严重。已经过去几年了,他的手还有后遗症,做不了粗重的活,包括用锤子。”梁建坤介绍道。

  纪录片中,父子俩一起外出创作找灵感,一起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参观。如父如子,如师如徒。儿子梁景豪是梁建坤心中对“传承”的最佳注脚。

  历时三月   ▏  造出报纸石飞机

  2022年7月,“云浮石艺——梁建坤石雕艺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展出,展品共31件,皆出自梁建坤之手,其中不乏其代表作,如《人生旅途》《出入平安》《老高猪杂粉》《步步高》等。展览通过色彩斑斓、风格各异、富有生命力的石雕作品,展现了云浮石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精湛的石雕技艺。

  展览结束后,梁建坤便开始筹备制作一件石雕作品献给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作为收藏,让云浮石艺在这里留下印记。

  由于小时候常常送玩具飞机给儿子,梁建坤便想创作这一题材,“我相信每个人都玩过纸飞机,折过纸飞机,大家能够产生共鸣,产生一种联想,我觉得这样的作品会更加深入人心。”

  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硬度和纹理,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梁建坤需要在玉石、大理石、花岗岩、木化石等材料中选择最适合的石材。然而,适合“纸飞机”的石料依然是梁建坤创作领域的未知之地。“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创作要根据它的天然特点去设计,所以我说是一种缘分,对于构思能够很吻合的话,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要做到纸那么薄,要有硬度和韧性。”梁建坤带着助理,在千百种石材中为“纸飞机”寻找质地细腻而色彩浓重的石料,最终找到一块很细腻很坚硬的大理石。

  觅得良石,梁建坤持戈试马。一番目测臆量,他大刀阔斧地切割出作品的外轮廓。创作一块栩栩如生的作品,还需要经过雕刻初坯、精雕、打磨、刻字等工序。他决定将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当天的报道刻在飞机上。这架石飞机,将成为满载时代信息的报纸石飞机。

  然而,要将平面的报纸内容复刻到立体的飞机上并非易事。一篇报道633个字,梁建坤需要将这些字一一拆解:他用报纸折成纸飞机,折完之后把报纸重新拆开,观察报纸的每一道折痕,再将每一面剪出来,观察字的走向以及会被折叠的位置。

  报纸石飞机最后一步才是刻字。这一步最考验雕刻师的手艺。刻字是利用影雕工艺在打磨抛光后的纯色石材上,将要雕刻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敏感成像原理,用特制细如针的钢头工具,运用腕力来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呈现图像。

  靠着高超的工艺基础和强大的心力,三个月,一双手、一支笔、一把刀,令童年的“纸飞机”变得栩栩如生。透过镜头细心端倪报纸石飞机,观众可以发现:每一个小字都仿佛出自油墨印刷。

  如今,这架满载着云浮石艺人骄傲的石雕报纸飞机正被国家版本馆收藏着。而这份手艺,也将从老一代石艺人的身上,落在后来者的肩上。对梁建坤而言,传承是手艺的延续,也是最长久的团圆;是生命的接力,也是几代灵魂之间的凝聚。(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责任编辑: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