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2000余万技能人才,从“好就业”到“就好业”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举办的世赛成果转化分享会上透露,我省技能人才再创新高,总数达到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占比超过35%。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近年来,广东技能人才培养跑出“加速度”,其中转化世界技能大赛成果成为我省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把世赛标准融入技能人才培养成才中,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已经在不少广东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和校企合作中布局落地,为社会输出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将世赛标准转化到教学实训中
从2011年中国首次组团参加第41届世赛以来,广东选手活跃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作为最早参与世赛的省份之一,广东较早启动了世赛成果转化机制,各大技工院校把世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如何把来自技能“金字塔尖”的经验和成果传导到“塔基”,让世赛成果真正融入技能人才的日常培养成才之中?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谢黧说,世赛项目有完整的竞赛体系,学院结合世赛标准及资源、选手培养路径模式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转化应用,“这种模式的应用并不只局限在竞赛班的顶尖选手中,从中级工、高级工到预备技师各类型层次的学生课程中都有覆盖”。
对此,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也深有感触。他介绍,学院近十年来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打造世赛教练团队,培养大批世赛冠军和梯队选手,摸索出一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世赛成果转化普及。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在广东,通过世赛标准融合地方产业培育新专业,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
例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在2012年成立了世界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启动世赛成果转化研究工作,基于世赛标准转化体系,开设商务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新专业,优化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出版了16本世赛成果转化教材,实现了“技能强基”。
在就业中检验世赛转化成果
在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学生经过训练,熟练掌握了服装的设计、打版、立体裁剪和车缝等全流程技能。
“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都很过硬,能胜任更高级别的服装设计岗位需求。”该校校长助理、世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江少容介绍,自2020年起,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紧密对接世赛标准、贴合广东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了时装技术专业(五年制高技),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获得企业和行业的认可。
目前,广东建成全国领先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6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过17万人。实现招生就业“两头旺”,广东技工院校的“秘籍”还是靠世赛成果转化。
以佛山市技师学院为例,学院创新开设“技创班”,每年在新生中通过再次选拔组成,全部按照世赛的标准进行严格训练,随后进行筛选考核,一部分成员进入竞赛梯队,另一部分则分流到校企合作的高端定制班。
“服务竞赛和服务人才培养是一体双翼,需要两条腿走路。”佛山市技师学院副校长杨珍介绍,经历过竞赛训练的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和勤勉好学的好品质,可以胜任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真正实现“好就业”。
经过竞赛锤炼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很多赛道中都能发光发热。
毕业于中山市技师学院的陈浇琳曾两次进入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中国集训队,也曾以教师身份带领学生取得过省赛第一的好成绩。2021年,她瞄准商机自主创业,在中山市民众街道运营一家名为“柒月烘焙”的面包店。
凭借从竞赛训练中积累的技能,陈浇琳制作的面包品相精良、美味适口,面包店也运营得有声有色,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店”。陈浇琳表示,是技能给了自己创业的勇气,也因为技能才让成功眷顾自己。“稳扎稳打之后,生意越来越红火,正在筹划开设分店。”
借助世赛转化实现技能人才“就好业”
2017年第44届世赛,中国代表团首次位列金牌榜第一。到了2019年第45届世赛,中国代表团更进一步,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获得世赛奖牌之后,如何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乘数效应”,写好人才培养的“后半篇文章”?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推出的《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显示,世赛选手获奖后留校或在工作单位任教的比例占73%,这对技能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要引导世赛获奖选手积极投身产业、回馈社会,真正发挥‘金牌效应’‘奖牌效应’。”世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首席专家、中央美院教授李宁已经参与了五届世赛,培养出的选手连续三届斩获世赛金牌。她认为,以世赛为契机,技工院校要从培养流水线工人发展到培养行业引领者,弥补行业和企业真正需求与技工学院人才培养的鸿沟。
世赛的标准源自行业和岗位,代表着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最高标准,世赛成果转化最终就是要落地到产业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要创造条件让竞赛参与者在院校、企业、行业承担更多的任务,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一技可行天下,功夫更在赛外。广东对此已有相应布局,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需求,遴选了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华为、腾讯等一批头部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的模式,推动产教供需精准对接、优势互补。
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指导专家文敬德认为,通过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了从“练兵场”到“蓄水池”的过渡,政府引导企业和行业找准技能人才的定位,以世赛赋能技能人才再赋能行业发展。产业激活了技能人才“驱动力”,技能人才真正实现“就好业”。
(来源:南方+)
编辑:张苑
二审: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