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7000村民致富难,广东省总工会精准扶贫阳春头堡村已5年

2020-06-29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分享:

  编者按: 6月2日,广东省总工会召开广东工会决战决胜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工作推进会,立下了“到2020年底全省现有全国级建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为贯彻会议精神,重点宣传好全省干部职工扶贫攻坚和解困脱困工作中的好故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决胜解困脱困 同步迈入小康”专栏,敬请关注。


p29_b.jpg

  ■贫困户左光来在阳春冲口村蓝莓园采摘蓝莓 郗建新/摄

  每天早上6点,阳春头堡村贫困户张桂进就戴好头盔,骑上摩托车,走过灯芯塘桥,沿着宽阔平整的村主干道,10分钟就到了阳春市。张桂进在市里建筑工地打散工,一年有近5万元的收入。

  五六月,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冲口自然村的蓝莓园开放,每天要迎接近200名游客,在蓝莓园打工的贫困户左光来月收入有近3000元。

  虽然头堡村位于阳春市郊区,却是个贫困村,村里大山环绕,产业进不来,全村7100多人,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产品。由于村集体没有多少积累,村子在2016年以前一直未通水泥公路。改变从一条路开始。2016年7月,省总工会对口帮扶头堡村,驻村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省总工会制定了《头堡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规划》,通过村道通畅、产业项目发展、项目分红等,带动了118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让僻居一隅的小山村打开了“致富门”。

  据省总工会扶贫办主任、职工服务部部长陈昭庆介绍,省总工会帮扶头堡村5年来,经上级有关部门检查验收,2019年底成功摘掉了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118户贫困人口达到或超过脱贫的“八有”标准,头堡村达到或超过退出贫困村的“十有”标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如期实现“双退出”目标。目前,全村无新增贫困户,脱贫率100%。

  特色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省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任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吕业升和其他省总领导多次深入头堡村调研指导,多次强调以“党建引领扶贫”,将扶贫工作做得有温度有实感。在头堡村,省总工会投入120万元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正拔地而起,这是省总工会驻村工作队加强党建扶贫工作硬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总工会驻村工作队时刻牢记职责,规范了村“两委会”议事规则,强化党支部职责意识和制度意识,以及村“两委”干部的章法意识。

  “我们设了党员接待日,专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傅敬忠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头堡村干旱严重,地域偏远的灯心塘村村民饮水供应困难。傅敬忠得知后,立即组织驻村工作队成员入户了解,发现市政供水一时无法接入村民家中,工作队就想办法接入毗邻的学塘岗村山泉水,仅用一周时间就让该村65户村民顺利接入山泉水。

  “项目是驻村工作队干部和我一起考察后选的,成功后一亩地可以创收25万元。”赖创伟是该村河北片区党支部委员,也是党员致富带头人。今年5月,他试种了12亩苦参苗,1个半月就成长了20公分,“这个长势说明苦参完全适应当地的环境。”赖创伟说,苦参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非常高,市场对其也是供不应求。他计划再种植600亩,届时通过租用土地、技术指导回收的方式,不仅可以带动河北片区19户贫困户增收,还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

  修桥筑路破解脱贫瓶颈

  阳春大道至头堡村稔垌自然村公路是头堡村村民外出的主要道路。省总工会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员唐修元2016年7月拍摄的一段视频记录了当时公路的实况: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见不到半点水泥的路面用砂石临时铺垫着。拍摄的时候正逢雨天,一路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水坑,外出的村民满腿泥巴。

  在3年精准帮扶规划里,省总工会将道路改造列为全村重点帮扶项目,修建了一条全长3.4公里的村道,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除主干道外,头堡村还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

  灯芯塘桥是学塘岗和灯芯塘2个自然村近400多名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桥墩基础不牢、桥面多处开裂,经鉴定为危桥。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自筹20万元帮扶资金,对桥梁进行加固维修,于2018年3月修建好。

  “没有修路的时候,外面的人不愿到村里来,村民出行也很麻烦。现在路好了,村民每天出去打工非常方便。”头堡村委会主任陈恒南告诉记者,这条进村公路为村子拓宽了脱贫路、打开了致富门,村里人都夸,这样的帮扶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

  长短结合激励村民致富

  在冲口自然村的蓝莓采摘园,一棵棵小树茁壮挺拔,身上挂满蓝色的果实,让人垂涎。每天,一批批游客慕名来到这里采摘鲜果。蓝莓园的主人谢虎指挥几名工人穿梭其间,看到成熟的蓝莓便采下来放到篓里,“顾客通过电话或微信下单后我们就到山上采摘,再送货上门。”谢虎说,现在村里的路好走了,不光游客增加了,给客户送水果时,经运输挤压的坏果减少了,价格也卖上去了。

  蓝莓园的营收带动了打工者的收入增加。去年,驻村工作队和蓝莓采摘园探索构建“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蓝莓园每年可以提供16人常年务工,贫困户左光来成了蓝莓园的固定工,做除草、施肥、摘果等杂活,每个月有近3000元工资。冲口自然村贫困户黄培旭和北寨自然村贫困户谢彦良在农忙季节按天计算务工,每天工资150元。 同时,蓝莓园还拓展了深加工产业,工人自制的蓝莓酱、蓝莓汁、蓝莓酒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

  “前年, 我用3.5万元的扶贫资金采办了4头牛,产下了2头小牛,6头牛卖出了7万多元。去年,我养了鸡,加上种的荔枝,收入了13000多元。”在学塘岗自然村,贫困户张桂进坐在宽敞又明亮的新房里,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夫妻俩在阳春打工加上两个女儿在佛山工作,全家挣了10万元,入股光伏和村集体商铺项目中获得了4100多元的分红,其他转移性收入1万多元,加上家庭经营收入的钱,总共家庭收入12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在扶贫产业谋划过程中,省总工会着重考虑“造血型”扶贫,除在阳春春城市区购买了14卡商铺和入股光伏电站项目作为村集体资产外, 将经济帮扶和激发村民自主性相结合,探索构建“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农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模式,通过优先雇用贫困户劳动力务工,优先采购贫困户家庭农产品方式,不断探索稳定脱贫致富新路子。

  教育扶贫

  让小山村飞出“金凤凰”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省总工会第一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蓝智毅回忆,他们来扶贫村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做好教育扶贫,帮扶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健康成才,让一穷二白的小山村飞出更多“金凤凰”。

  2016年,张桂进全家5口人还蜗居在10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大女儿大学刚毕业、小女儿上大一、儿子读初中。“当时,蓝书记来我家,了解情况后和我说,‘老张呀,三个孩子一定要上完学’。” 张桂进告诉记者,自从省总工会帮扶后,当年小女儿上学就减免了2500元学费,5个学期共减免学费12500元,儿子和女儿每年上学都有生活费补助。2016年,他们还申请政府危房改造款4万元,省总工会又帮扶1万元,自筹部分资金,盖起了新房 ,“大女儿在佛山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小女儿在佛山一家医院康复科工作,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儿子在上高三,我们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新南自然村低保贫困户欧灿荣,今年52岁,全家5口人。他的妻子患肢体残疾,常年不能出门。两个大女儿由外婆抚养,8岁的小女儿患一级言语残疾,聋哑弱智,由于生活无法自理,没有上学。

  “精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傅敬忠说,去年5月,驻村工作队多次联系阳春市启智学校,与学校领导面对面沟通欧灿荣小女儿的入学问题,制定了包括陪读、借读和送教上门三个就读方案。“ 目前,孩子已经入学,欧灿荣早晚两次往返接送。为了照顾其接送孩子时间,我们帮他安排了村卫生保洁员岗位,每个月有2400多元的固定收入。”

  南方工报责编: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