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会语】工会工作既要“互联网+”,也要“面对面”

2020-11-1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詹船海
分享:

  南方电网广东惠州博罗供电局工会的家访活动已持续8年。8年来,该局近800名职工中,近600名都有过被家访的经历。相关工会干部称,家访搭起了“职工小家庭”与“企业大家庭”之间双向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职工们都很欢迎工会此举,感到工会真真正正是“娘家人”。(见本报今日封面报道)

  见此报道,十分感动和感慨。家访,曾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暖心的沟通和服务方式逐渐式微。进入“互联网+”时代,家访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更似明日黄花,过时了。

  真是这样吗?未必。

  变中有不变,是《易经》中的哲学。崇尚变化创新的现代化时代里,总有些事物是需要“守旧”才让人感觉美好。中国人向来倡导家文化,有家国一体的信仰,在企业层面倡导“爱企如家”。而工会一向有建设“职工之家”的传统,工会人还直接定位是职工“娘家人”。这些,都没有过时。

  博罗供电局工会的家访就是一种“到家”的服务理念和要求,是对工会优良传统的现代传承。这传承是深受职工欢迎的。供电职工分散在各个地头作业,非常需要这种“到家”的工会服务把他们的心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实现快乐工作和生活。跳出供电局看看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有了最大程度的自由,释放出空前的劳动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却也会让我们患上现代病。作为“打工人”,有时会感到一种原子化的孤独,我们会想家。面对职场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山大”,我们会焦虑。我们真的感到,伤病需要探视,贫困需要帮扶,苦恼需要倾诉,遇到开心事也是需要分享的。而工会,要做职工需求的第一知情人和有力的帮助者,工会家访则能起到路径、桥梁、纽带的连通作用。

  不是已经“互联网+”了吗?一机在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了然。各地工会的“互联网+”式服务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互联网向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智能化的工具而不能代替人心本身。有效的服务和沟通还需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发个信息,来个视频通话,有时还真不如叩门到职工家,拉家常、递纸巾、送油米等,更能表达“娘家人”的关怀。

  “互联网+”可助工会“强三性、去四化”,但也要警惕“互联网+”式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