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冯颖慧:全情投入 只为“不辜负”

2020-11-3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彭新启 吕华
分享:

  “担任建筑师十几二十年,我去过很多工地。而港珠澳大桥岛上工地与别的工地大不一样。岛上没有一棵树,没有一家小铺子,没有一个工程外的老百姓,更没有手机网络,周边是茫茫大海,太阳暴晒海面,使整个人的皮肤都有黏糊糊的感受……”近日,全国劳动模范,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院”)建筑与公共设计院建筑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冯颖慧回忆起奋战在港珠澳大桥的5年岁月时感慨道。

  2019年年初,在公司工会牵头下,冯颖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从亲历世纪超级工程到带领年轻团队开展技术课题攻关,冯颖慧认为,唯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无愧于初心、无愧于这个时代。

  272469_tpzz_1606451273640_b.jpg

  ■港珠澳大桥亮灯仪式前夕,冯颖慧与身后的大桥人工岛合影 单位供图

  深耕5年

  产出20多项外海专题研究

  “5年前,我第一次去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上踏勘现场。中午时候,我在东岛食堂吃了一顿午餐。由于孤岛上都是有规划的用地,没有一寸专门的施工用地,工人和生活生产设施都是跟着施工进度挪来挪去的,那会东岛吃饭的地方是安排在船上,师傅们进入食堂时候的样子,没有一位不是全身工服伴着泥泞和湿透的汗水,黑得发亮的皮肤透着红红的紫外线痕迹。”冯颖慧回忆说,虽然食堂有空调,可在钢甲板下的食堂,她仍然热得汗流浃背。看着工人师傅们在孤岛上艰难生活,她暗下决心,绝不能出现让工人师傅在岛上等图纸施工的状态。

  “就这样,加班加点成了我们的全部。最紧张的时候,就连剪个指甲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冯颖慧说,工区分部、设计分部都比自己传统负责的领域多走一步,互补各种优劣资源。而设计充分发挥掌握纷繁复杂的前沿工程信息,两个岛上建筑设计团队最高峰期有过百人,大到整个岛上建筑统筹规划,具体到每一个节点工期、造价、风险和难度,甚至在现场还要协助施工人员规划场地。

  2014年年底,连续7个月的奋战,冯颖慧和她的设计团队完成了岛上建筑设计图纸的初稿,并通过专家审查。仅一稿图纸就超过3000张,搬运它们的时候甚至要出动搬家公司。

  面对台风的考验,冯颖慧所在团队还得对外海风险进行排查。在项目总专门委托专家团队技术支持下,冯颖慧的团队完成了数十项专题研究。冯颖慧说:“果真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一个多月,2018年10月时我们遭遇大自然最严厉的检验,史上最强16级台风‘山竹’正面袭击,岛上建筑毫发无损,大家也完全松了口气。”

  冯颖慧认为,幸运的是,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团队,她遇到了无数的“知己”,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全心全意为工程着想,像自己家的事情一样守护着孕育中的大桥。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氛围中,“不辜负”三个字,就像是无形的动力,推着自己不断前行。

  面向未来

  劳模引领课题攻关

  得益于参与世纪超级工程的技术积累,2019年年初,冯颖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在工会组织的关心下,冯颖慧牵头成立了多个技术课题攻关小组,包括“一带一路”海上大型人工岛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外海建筑关键技术创新、邮轮港口航站楼设计及客运工艺创新、新型观演和展示建筑创新等。

  冯颖慧表示,依托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一方面可以把像港珠澳大桥工程这种世纪工程它所收获的各种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另一方面也可带领年轻技术骨干在设计技术前多思考,多探索,推动建筑产业更多务实的高品质精品。

  ○问答

  记者:您眼中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怎样的?

  冯颖慧:专注,创新,团队,燃烧自己。

  ○工友说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与公共设计院建筑设计师邱硕:很有幸能够在冯颖慧的带领和指导下,参与河源市高新区国际商务会议中心的设计,近距离感受劳模精神。贯穿整个项目的每个阶段,冯颖慧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总是冲在第一线,解决问题。如今,冯颖慧已成为整个项目组成员的信心支柱。有她在,一切都很踏实。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只要冯颖慧掏出她的iPad随手一画,仿佛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