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劳动模范黄显良:扎根农业科研一线的“播种人”

2020-12-15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林婷玉 蓝思慧
分享:

  黄显良现任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参加工作的他,至今已经扎根基层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一线工作32年。本是兽医专业毕业的他,却从事了农业科研工作,这个半路出家的人,脚踩着泥土,干一行爱一行,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在农业科研一线上扎稳了根基。

  p28_b (1).jpg

  ■黄显良在蔬菜大棚调研 采访对象供图

  像照顾婴孩一样培育水稻

  “水稻早上8点-9点开花,种植基地在市区20多公里外,每次都得早早出发才能赶上,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有时,项目开展到重要节点时,我们连休息日也都在田间。”黄显良告诉记者,阳江市农科所以稻瘟抗性鉴定而闻名,目前水稻培育以高产、优质和抗病为主要筛选条件,缺一不可。而稻瘟病对于水稻而言是毁灭性的,可造成严重减产,这一病害随时可能出现在水稻成长的各个时期。

  “选育和筛选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必须像照顾婴孩一样无微不至,要细致观察水稻各时期的生长性状和发病情况,并记录好,从中选出最优秀的单株,要是错过了最佳观察期,一切努力就白费了。”黄显良告诉记者,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稻瘟还可被细分为苗瘟、叶瘟、穗瘟。稻瘟病这一致命的病害让农民谈“瘟”色变,一旦感染了稻瘟病,又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水稻产量将大大减少。

  那怎么根治稻瘟病呢?“只能以预防为主,或者从根本上选择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来种。”黄显良介绍,如何筛选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也是一场“考验”。技术人员会利用高温高湿的种植环境,通过施用过量的氮肥,在试验田的周围种上易感稻瘟的水稻品种,极力创造良好的稻瘟病田间发病条件,让水稻新品种接受高压“考验”。如果易感品种因稻瘟死光了,而接受“考验”的水稻还健康茁壮地生长着,那就能拿到阳江市农科所抗稻瘟水稻品种的“录取通知书”。

  为了让农业科研出成果,促进阳江的农业发展,黄显良把田地当成了自己的家,时常下到田间地头,观察作物生产。2004年起,黄显良利用阳江市农科所白沙基地特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及技术力量,主持实施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项目,取得的成效受到了袁隆平院士及其他专家团队的充分肯定,并于2018年挂牌成立水稻国际合作研究阳江试验站,实现了国际水稻研究所在国内设立试验站“零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黄显良指导实施的稻瘟抗病性鉴定和监测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合作的科研机构数不胜数。

  打造“网红打卡点”

  为市民普及农业知识

  各种形状的小南瓜、红橙黄颜色的圣女果、数十种椒类……去年年底,第七届阳江市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会在白沙省级现代农业园举行,430多个品种、15项新技术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这个原本为了吸引全国各地农业大户参展的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会,变成了阳江市的“网红打卡点”。这一切的操刀人就是黄显良,他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农科所,在市民心目中的知名度瞬间提升了不少。

  2013年开始的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会仅对农业大户、农业管理员开放,受到市民关注后,展示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年。“原本只开放3天,大家热情高涨,我们只好把开放日增设到10天。”黄显良告诉记者,每年,阳江市农科所借助展示会,展示最新的工作成果,同时向大家科普蔬菜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此外,为了开办好展示会,农科所几乎全员出动,“那些天大家都非常累,但当看到自己种出来的作物受到欢迎时,大家眼里都发光发亮,很有成就感。”黄显良说。

  32年来,黄显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25个,推广农业技术32项,转化农业科技成果60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近600期。在他的率领下,技术团队通过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科技下乡等方式,积极将良种良法推向社会。他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问答 

       记者:请谈谈您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解。

  黄显良: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要深深扎根在田间地头,立足岗位,练好本领,用实际行动为建设富美阳江作贡献。

  ○工友说:

  阳江市农科所副所长姜先芽:和黄所长搭档工作了十多年,他为人谦虚务实、脚踏实地,正是他将团队从一盘散沙拧成一股绳,才有如今活力、创新、和谐的团队。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