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红土 粤工传承】学员们走出农讲所 赴各地播撒革命火种

2021-03-29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詹船海
分享:

  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有一组红墙黄瓦、尽显岭南特色的建筑群,被年轻的网友称为“广州的小故宫”,这里正是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农讲所”)。

  大革命时期,广州堪称工人革命运动的指挥部,也是农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1926年5月至9月,33岁的毛泽东在这里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所长。在此,作为中国工人运动卓越领导人的毛泽东,又起步成为著名的农运领袖。在农讲所,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并编纂出版了《农民问题丛刊》。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员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社会活动,他们结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参加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农讲所的木棉古树挺拔依旧。每天,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动漫视频等方式,追寻农讲所革命先辈足迹,感受前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4.jpg

▲镇馆之宝——农民问题丛刊 单位供图


  史迹寻踪

  广州农讲所共举办六届 毛所长负责第六届

  “农讲所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祭祀孔子和培养儒家生员的场所。”农讲所讲解员黄媛钰介绍,1924年6月30日,在中共三大确立的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9次会议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提议,并由共产党人主持,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民运动的骨干。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一共举办了六届,相继由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主持。

  农讲所前五届所址在广州越秀南路“惠州会馆”(即今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和东皋大道1号。第六届学员人数较多,为历届之最,原定招收30人,因求学者甚多,陆续增至327人,原课室不敷使用,故移址番禺学宫。前三届招生范围只限于广东,随着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第四、第五届逐渐扩大到其他省份。第六届327名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与前五届学员招生条件不同,第六届农讲所学员须经过严格考试,招生条件也相对严格。在纪念馆陈列室陈列的《1926年通告各省派人来第六届农讲所学习》的文件中,记者看到详细列出的招生条件中,明确要求需中学程度,文理通顺,年龄十八至二十八岁……

  第六届农讲所负责人职务改称所长,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萧楚女、李立三、阮啸仙、张秋人等20多人任教员,他们多是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其中还有工运领袖。教学主要分为政治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共开设了25门理论课程,毛泽东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其中《中国农民问题》授课时间最长,总时长达到23个小时。李立三讲授《中国职工运动》课程。

  番禺学宫大成殿,其时改为学员课室。

  据纪念馆历史陈列第一部分介绍,萧楚女是第六届农讲所专职教员,讲授《帝国主义》等课程,还负责农讲所的教务工作。繁重的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有一次在讲课时,由于心情激愤,讲到突然吐血,学生们十分着急,立刻搬来藤椅让他坐下并劝他休息,但他却说:“同学们,做人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李一纯是第六届农讲所音乐教员,教唱过《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用法国民歌《两只老虎》曲调,填国民革命歌词,这支歌朗朗上口,在大革命时期广为传唱,非常提振士气。

  “老师们的授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了被录取的学员之外,还有一些从广州各地赶来的普通农民也在课堂旁听。”纪念馆陈列室内展示的《毛泽东在讲课》油画,再现了当年授课情景。

3.jpg

▲《毛泽东在讲课》油画 单位供图

  农讲所坚持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教学方针,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第六届农讲所设立军事训练部,由赵自选担任军事训练部主任和总队长。周恩来是第六届农讲所军事教员,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这门课。“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学员们迅速起床,经常到附近的黄花岗、白云山进行演练,也会去兵工厂进行实弹射击。”黄媛钰讲解称。

  在农讲所工作期间,毛泽东被大家称为“毛所长”。这是他在被称为毛主席、毛委员之前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称呼。农讲所内有五棵古树名木,毛所长经常和学员们在龙眼树下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了解各地农运情况,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毛所长还非常关心学员们的生活。广州蚊子多,毛所长叮嘱大家睡觉时一定要挂好蚊帐。学员们来自全国各地,为了照顾南北方的饮食差异,毛所长还将学员们分成了吃大米饭和吃面食两组,并为少数民族学员设立了用餐专席。

  从复原陈列区可见,当年农讲所膳堂就设在番禺学宫崇圣店内。

  在复原陈列区,还有毛泽东的办公室,内有桌椅、报架、床柜等。据学员回忆,毛泽东当年所用物品非常简单朴素,床上用竹竿挂上粗布蚊帐,床头放两个储藏书报的湖南旧竹箱,仅此而已。

  学员们的生活也非常俭朴,他们穿的都是草鞋。

  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了800多名学员,他们结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工作,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参加东征、南讨和北伐;举办地方性农讲所;发动武装起义,掀起了全国农运的高潮。据馆方介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员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在纪念馆历史陈列第二部分, 陈列了部分学员的“初心故事”。

  第一届农讲所学员黄学增,出生于广东遂溪,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到各地开展农民运动,也是中共南路和深圳地区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9年,在海南海口市英勇就义,时年29岁。周恩来曾评价:“雷州半岛有个黄学增同志,在大革命时期与彭湃等是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应当好好宣传、学习。”

  第一届农讲所女学员高恬波,出生于广东惠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第一位中共女党员,也是广东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1926年参加北伐,担任北伐军妇女救护队队长。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她回到广州,又组织领导妇女救护起义伤员。1929年在南昌做党的地下工作期间被捕,备受酷刑凌虐,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广西壮族人韦拔群是第三届农讲所学员,结业后返回故乡从事农民运动,1929年和邓小平等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2年被叛徒杀害。毛泽东曾评价说:“韦拔群是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员。”他还和毛泽东、彭湃一起被称为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在纪念馆院内,有韦拔群塑像。

  同为广西人的第五届农讲所学员谢铁民在农讲所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回广西梧州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谢铁民壮烈牺牲,亲人在收殓他的遗体时,从血衣口袋里发现了他留下的一首小诗:“春风拂拂地吹来,桃花夭夭开放了,革命总会成功,自由、平等、幸福——理想的社会不就在这里!”

  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也是第五届农讲所学员。参加革命后,一直从事金融、财政、民政工作,被称为“红色管家”。1943年被军阀盛世才杀害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年47岁。

  同为第五届学员的湖北人聂鸿钧发动和组织10万以上各阶级群众迎接北伐军,对北伐军攻打武昌城的战斗给予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1949年5月,聂鸿钧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省委常委。

  后来成为中共华南分局重要领导人的方方是第二届农讲所学员。方方原名方思琼,从农讲所结业后返回家乡广东普宁从事农民运动,被当地的土豪劣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扬言要开除其方氏族籍,方方说:“不给我姓方,我偏要姓方,就叫方方!”遂改名。

  在毛泽东主持第六届农讲所中,著名的学员有解放后分别担任湖南省、河南省第一任政府主席的王首道、吴芝圃等。

  第六届农讲所也有少数民族的学员,康富成和高布泽博都是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学员。高布泽博后来回忆道:“我们离所时,毛所长叮咛大家要做革命的火种,让革命烈焰在塞外熊熊燃烧起来。”

  为适应各地农民运动的发展,广州农讲所的教员和学员参照广州农讲所的做法,在全国各地开办了各种农讲所或农训班。继广州之后,1927年,毛泽东又在武昌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讲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他们将农民运动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掀起了全国农民运动的高潮,共产党人和广大农民在革命洪流中得到锻炼,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据纪念馆陈列室展览的《1927年的全国农民协会会员统计表》显示,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农民运动迅速向全国扩展,全国农会会员总人数已达900万人之多,湖南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了450多万人。

  红色传承

  为党员定制“6+X”红色学习服务

  1953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建立,周恩来为旧址题名。2001年,农讲所旧址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jpg

▲农讲所大成殿 单位供图

  如今,农讲所旧址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讲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讲阵地、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和开展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场所。该讲堂沿用6+X活动模式,其中“6”指的是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学习,“X”则指观看红色文化展演、聆听红色微故事等特色自选活动。

  为了满足广大党员的红色学习需求,农讲所旧址还建立专家库,储备来自党校、高校、社科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针对性讲授,各级党组织可“点单”参与,例如文化界的专家讲文化自信,社科界专家讲乡村振兴,党史专家讲马克思主义等。2020年,全年接待观众25万人次,其中党员5.1万人次(受疫情影响,人数较往年下降),未成年人1.8万人次。举办活动97场,参与活动人数328万人次(包括线下13441人次,线上326.8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近70万人次,红色文化讲堂共开讲47场,52个团体参加学习,共接待学员2087人。

  在疫情防控期间,农讲所旧址也进一步丰富展览形式,利用网络平台,推出网上展览,让大家“宅”在家里就可以在农讲所“线上展厅”享受红色文化大餐。2019年12月18日,农讲所第五届学员谭作舟烈士的后人谭中武先生向纪念馆无偿捐赠“谭作舟烈士革命文物”35件/套(包含7件/套三级文物、28件/套一般文物),纪念馆很快把这批革命文物纳入网上文物展厅,用音乐+高清图片+文字解说的形式将其呈现。

  记者还了解到,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前身是番禺学宫的农讲所旧址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开展了开笔礼、成人礼、国学讲堂等特色实践活动和讲堂。

  走出农讲所旧址大门,步行十几步,就是广州地铁1号线农讲所站C出口。以“农讲所”命名地铁站,本身就是一种红色传承。2016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广州地铁集团联合打造的首个“党史主题站”,在广州地铁一号线农讲所站正式揭幕。“党史主题站”重点选取了105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个阶段,运用灯箱、3D立体画等方式,系统介绍了中共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市民在观看灯箱展示时,还可以扫一扫灯箱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听党史故事。

  工会之履

  红色血脉在劳模工匠中传承

  2020年12月8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总工会联合打造的广州首个劳模主题车站在广州地铁1号线农讲所站上线。主题车站内可以看到,2020年全国劳模陈建国、邓艳梅、张辉源、张重阳、张春波、梁智滨以及2020年广东省劳模王建、岑宇铿、李广荣等劳模的宣传画,画面上身着工装的劳模们,神采奕奕,引人驻足观看。

  农讲所的红色血脉在劳模工匠中传承。2021年3月15日,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公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推荐对象,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佛山市高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群部经理程祖彬拟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1年年初,程祖彬来到佛山高明富湾片区,加入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广东中泰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在那里,程祖彬收获了个人成长,从最初只有高中学历到如今拥有在职本科学历,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到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佛山市“大城工匠”,他的故事激励着很多员工,成为党员群众眼中的“励志哥”。

  “工会创新形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是我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省总工会经济工作部部长张祖耀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总工会发挥牵头作用,扎实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职业培训、技能提升、职称晋升、权益保障、文化服务、政治待遇等方面,提升我省产业工人整体水平。从2013年起,广东省总工会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开展产业工人“大培训”行动,开办全国首个省级“劳模工匠本科班”,近三年招收学员247人;命名1.14万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总工会“求学圆梦”行动直接补贴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技能6.51万人次,累计直接补贴金额4775.86万元;创办广东工匠学院,上线播出“国匠在线”等,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新时代工匠的培育引领之地、成长向往之地、技能创新之地,为建设制造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

  职工心语

  农讲所讲解员陈朋坤:我是一名“90后”,学习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农讲所的讲解员后,我每天带着游客踏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他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常常让我热血澎湃。尤其是革命前辈彭湃同志,出生于广东海丰县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可衣食无忧地过一生,但他把自己所分得的田契送给佃户,从富家子弟变成了“无产者”,这种为了救国的理想不向困难低头的信念,也激励着我不忘初心,敢于承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策划:南方工报编委会

  文本统筹:全媒体记者 詹船海

  执行采写:全媒体记者 王艳 詹船海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