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公益的工人文化宫“活”了起来

2021-07-2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
分享:

  工人文化宫承载着几代人的辉煌记忆。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匮乏的年代,工人文化宫享受过盛极一时的兴旺繁荣。但随着时代变迁、市场化改革,工人文化宫荣光不再。其在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服务职工的公益性职能,渐渐被淡化。

  广东省工会十三大之后,各地工人文化宫开始了“回归公益”尝试。尤其在省总工会加大补贴力度、各地工会坚持“鼓励恢复重建 倡导维修改建 规范控制新建”的工作方针下,工人文化宫新建、改建、扩建工作有了新的动力,逐渐“活”了起来。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内几处工人文化宫,看看它们做了哪些有益尝试,取得哪些新的成效。

  广州市工人文化宫:

  以红色文化为内核 满足新时代职工需求

  ■全媒体记者 彭新启 通讯员 罗瑞雄 张韵鸿

  “改造后的文化宫变得更宽敞明亮了。”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市一宫”)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广州市职工帮扶中心落成到电影城升级改造,从广州工人展览厅到艺术长廊、职工书屋的建成,广东省总工会和广州市总工会给予的资金投入,为文化宫实现“聚焦主业,服务职工”的服务功能创造了条件。据了解,一直以来,市一宫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与公益服务并肩前行,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的创新型文化宫;另一方面开发职工服务新方向,创新服务职工形式,全方位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不懈努力。

0.jpg

▲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广州起义图片展

  改造后的电影院不仅硬件设施得到升级,也为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红色电影板块,重点通过开展优秀红色影片展映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红色党建服务。在红色展览板块,开展广州起义展、抗疫主题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讲红色故事板块,则是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阅读交流分享会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红色电影由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分批观看,大多数时间定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市一宫文宣部部长彭尚锋说,为做好职工服务,没有固定的工作时段成家常便饭。

  为巩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果,市一宫为189名在档城市困难职工专门开设了技能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12项培训课程,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培训服务,提高困难职工就业率,以实现“造血式”帮扶。为满足新时代职工需求,市一宫将原有的室内交友活动拓展到户外,在华南植物园、从化莲麻小镇等地进行。

  与此同时,市一宫还积极探索职工服务新方向,打造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阵地。一方面,引进帮扶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红娘协会,培育、优化特色服务项目,满足职工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入职工大学堂课程。比如,举办文创集市展示职工学员学习成果,引进广彩广绣艺术展、非遗手作沙龙、劳动竞赛等,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新时代职工服务活动当中,让传统文化“亮”起来,让文化宫“活”起来。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

  重建后 “只进不出”的盛景回来了

  ■全媒体记者 王艳

  “以前参加过单位组织的不少培训和临时演出,水平虽有长进,但难有提高。自加入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艺术团后,学会了不少东西、开阔了视野。”东莞市邮政局文工团成员辛征语点赞道,“我在东莞工作了20年,爱好曲艺。现在,每个月都与文化宫艺术团曲艺组成员定期交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我的能力明显有了提升,还参与了东莞市工人艺术团举办的两场下基层演出。”让职工在工人文化宫找到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是东莞市工人文化宫重建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01.jpg

▲重建后的东莞市工人文化宫综合楼

  曾经,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是职工心中的“乐园”。1999年由于市政建设需要,这个“乐园”被拆除。为了还东莞职工一块文化阵地,东莞市总工会多年努力争取重建工人文化宫。在工会界“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吁下,工人文化宫重建得到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被列入市属重点工程。2017年4月29日,新建成的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正式对外开放。该文化宫位于莞城万江黄金地段,面积3.6万平方米,设有工人电影院、工人书城、大展厅、精品书画展厅、书画培训室、健身室、篮球场、瑜伽室、培训课室等各类服务场馆31个,职工心中的“乐园”又回到了职工的身边。

  “回归公益 聚焦主业”是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的初衷。这里的公益培训有七大类数十种,涵盖球类、武术、书画、音乐乐器、舞蹈、职工之家、健身等。来自东莞裕元鞋业制品有限公司的李敏,参加了工人文化宫的免费瑜伽培训,“学到新技能,交到新朋友,变成更好的自己”。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会服务阵地逐步向基层延伸,东莞各地的工人文化宫加快了回归步伐。东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东坑镇、大岭山镇工人文化宫相继开馆运营。东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设立了餐饮类、语言类、传统文化类、电脑手机类、音乐类、舞蹈类六大类共33门课程,全年可培训学员近7000人次。东坑镇工人文化宫因地制宜,结合本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鱼歌,组建工人曲艺社,为基层提供“送曲下乡”服务,积极提升工会服务职工的深度和广度。大岭山镇工人文化宫在暑假期间推出各类儿童公益课,深受职工和职工子女欢迎。

  如今,傍晚下班后,市、镇4家工人文化宫重现“只进不出”的盛景,职工赞叹“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又回来了。

  江门新会区文化宫:

  打造有本土特色的职工“乐园”

  ■全媒体记者 许接英 通讯员 邹景云

  编织、裁剪、制作、布局、粘贴……在江门新会区工人文化宫开设的葵艺工艺制作活动中,来自双水镇的女职工李桂萍和孩子在老师的教授下,DIY了一件名为“枝丫满花”的葵盘。李桂萍和孩子在这里度过快乐的亲子时光。

  新会区工人文化宫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位于老城区会城街道中心,承载着新会老中青几代职工的文化活动记忆。后因时代变迁,该文化宫逐渐闲置下来。直至2019年12月完成升级改造,新会区工人文化宫重装归来,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一家县区级文化宫,如何利用好这块阵地,写好服务职工这篇文章?新会区工人文化宫给出的方案是:深耕本土聚焦职工需求、在服务项目上动用巧思,打造新会特色的职工“乐园”。

02.jpg

▲江门新会区工人文化宫举办鱼灯亲子活动

  过去一年多时间,新会区总工会以工人文化宫为平台,开办了摄影班、瑜伽班、素描班、茶艺班、古琴班、古筝班、礼仪班、插花班等10多个种类的兴趣班,开展了200多场兴趣班培训,惠及职工6000多人次。“这些兴趣班都是我们通过网上问卷、电话询问和上门走访形式,挑选并开设的。哪种培训职工感兴趣,我们就办哪种。”新会区总工会副主席万春玲说。

  事实证明,这种“订单式”培训广受职工欢迎,场场火爆。如古筝兴趣班活动一开始,不到30秒,18个名额一抢而空。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员工谭卓谋“蹲守”江门智慧工会官方报名通道,抢到摄影培训班名额。“一个培训课程下来受益匪浅,既学到知识,又认识很多新朋友。”

  除了开展兴趣培训班,新会区文化宫还把活动与当地文化风俗、产业发展进行有机融合,推陈出新。去年以来,举办了多场传统工艺亲子活动,如葵艺、鱼灯工艺、葵扇制作、剪纸、手工创作等,使职工及子女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我们还将推出包括新会柑种植技术、陈皮鉴定及保存、香业工人竞技等活动和培训,让新会传统工艺通过文化宫这个平台,走进更多新生代职工中。”万春玲说。

  同时,新会区总工会还积极在工人文化宫筹建新会工运展览馆,通过详实的展陈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新会近百年工运发展变迁。“这是我们新会弥足珍贵的红色记记,希望这里成为职工学习工运史的平台,激励他们不忘工运先驱的革命传统,不断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万春玲表示。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