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的地铁建设者

2022-10-1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分享:

五版1.jpg

工人正在检查赤沙车辆段出入线段刚刚铺设好的地铁轨枕         邱新生/摄

五版2.jpg

工人对出入线段四线隧道管片螺栓进行二次复紧                 陈志强/摄

五版3.jpg

工人对完成隧道掘进任务的盾构机刀盘进行冲洗              邱新生/摄

  9月30日,由广东省总工会主办、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承办的“我们的时代——广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摄影名家采风主题活动,走进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和出入线段施工现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杨艺,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陈志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图片网签约摄影师邱新生,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远洋海运摄影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签约摄影师、经济日报签约摄影师王美燕用镜头致敬随梦前行的地铁建设者。

  在位于广州市琶洲的广州地铁11号线出入段线盾构施工现场,地底下25米,盾构施工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隧道施工。今年22岁的谢周杰是盾构机操作工,只见他一会儿到操控室,操作面板上的几十个按钮,一会儿又爬上盾构机观察螺旋机出土囗,判定盾构机所处地层情况,随时向地面监控室报告数据,以便于控制刀盘转速、掘进速度。

  “一个成熟的盾构机操作工需要在现场锻炼5年以上,才能掌握掘进机的工作状况及掘进参数,合理确定盾构机掘进每一环的运行参数。”盾构施工组值班经理张登丰告诉记者,项目部采用师带徒方式让年轻人快速成长。

  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项目位于广州市繁华地带,为双层盖板结构,设计占地约34.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为配合施工,在广州地铁的推动下,中国中铁科工集团与广州地铁设计院、中铁建工集团等单位联合为现场“量身定制”了装配机器人“赤沙号”。“赤沙号”整机长80米,自重120吨,有效跨度达到69米,采用双桁架主梁结构,拥有8条能够独立动作的“腿”,每条腿都能独立伸缩,横向、纵向行走,有效满足通过高低不平台阶、塔吊以及现浇镂空处等严格的施工要求。

五版4.jpg

专业人员正在合力操作“赤沙号”架梁机器人移动至预制梁架设位置     杨艺/摄

五版5.jpg

安全员“旁站盯控”预制梁架设                              王美燕/摄

  “大型设备的技术含量高,操控的危险系数大,在计算和吊装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闪失,哪怕是一个螺丝帽松了,一个信号传递失误了,都会酿成一场安全事故。”产业工人何健是这台机器人的指挥人员,他自豪地称自己是这台机器的“大脑”,工作时一定要细致入微,并且要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提升效率。(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