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方舱医院的日与夜:“守护好每个瞬间,一定会迎来胜利”

2022-11-29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徐丘濂
分享:

  11月24日,广州琶洲,绵绵不断的雨,夹杂着冷风,让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19:20大家统一出门乘车啦。”简单洗漱收拾完毕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以下简称“南方医院”)琶洲方舱医院医疗队的陈佳芙与队友们一起坐上了开往方舱医院的通勤车,这天的工作拉开了序幕。

  晚上10时许,三辆载着患者的车停在方舱医院大门口。“门口有人晕倒了!”护士长姚琳听到后,马上通知值班医生,并赶到大门口。一名五旬男性患者,长期有偏头痛,这一日长时间坐车,又未进食,导致体力不支晕厥。众人将该患者搀扶至A区护士站前的平车上休息。一位志愿者听闻,迅速拿来巧克力、温水嘱其服下。医护人员又拿来被子,贴心地为其夫妻二人安排挨在一起的床位。

  像这样医生、护士、志愿者通力合作、守望相助的故事,每一天都在方舱医院上演,为抗疫注入温暖的力量。

同心

守护好方舱的每个瞬间

2_147426_b.jpg

医疗队设立物资“爱心分享箱”     单位供图

  11月14日,南方医院的吴亚男、徐丽、文红、黄榕等作为第一批进舱队员,正着手准备收治病人的工作,还要负责水电维修、搬运医疗物资、铺床、为千余人采集核酸……这一干就10多个小时,没有停歇,晚饭没吃,连厕所也没上,防护服下早已汗流浃背,他们却依然挺直腰杆继续干。

  琶洲15方舱医院内,一天,护士雷芬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位妈妈独自带着三个小朋友,便主动上前问询:“大姐您好呀!这三个小孩都是您的吗?”那位妈妈回答说:“是的。”“那孩子的爸爸呢?”雷芬顺口问了一句。“走了。”孩子的妈妈说完这句话便扭过头去。雷芬愣了一下,马上岔开话题说:“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定要和我们说。”

  而后,每组护士上班时,总要去问候下这母子四人:“有没有需要帮忙的?”这位坚强的母亲却总是回复:“你们辛苦了!没有特别的需要。”

  在不远处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孙逸仙纪念医院”)琶洲方舱保利二号馆,忙碌而有序,但偶尔还是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令医疗队队员薛伟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出现头晕、头痛、寒颤症状,一测血氧,发现已降到95%以下。方舱条件受限,医护们灵机一动,立刻把物资房腾空改装成急救室,对阿姨进行心电监测,安排吸氧。阿姨寒颤不止,一直叫冷。薛伟花和队友马上找来毯子给阿姨盖上,并喂她温水、面包、蛋糕,安抚她紧张的情绪。一小时后,阿姨的不适症状减轻了,可以坐起来,血氧饱和度已升至97%。又过了三十分钟,阿姨的血氧饱和度恢复到100%。

  缓过来的阿姨连声感谢。透过防护面屏,薛伟花瞥见队友们一双双笑得弯起来的眼睛。她说:“虽然只是方舱繁重工作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瞬间,但守护好每个瞬间,我们一定可以齐心协力迎来最终的胜利!”

暖心

你守护他们,我们守护你

5_147434_b.jpg

医疗队队员在运送物资    单位供图

  张屿是孙逸仙纪念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中共党员。11月15日,斗志满满的她成为359名方舱医院医护人员中的一员。不知此行艰险几何,出发前的行囊都是科室同事们“群策群力”帮忙收拾打包的,指甲剪、蒸汽眼罩、拉拉裤等一应俱全。护士长特意给她送了鲜花,“希望好运会像鲜花一样在你的怀抱里绽放”。在一个个拥抱中和一声声“小屿加油,照顾好自己”的祝福里,张屿说:“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家的力量。”

  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李婷在入驻琶洲方舱医院的第8天,迎来了自己28岁生日。一早醒来,她就收到同在方舱支援同事发来的消息:“今天是你生日,生日快乐哦!”

  由于医疗队的闭环管理,就算是近在咫尺的同事,也只能隔空送来祝福。同事们利用餐食里蔬菜为她摆出的“生日快乐”四个字,还用手机为她画上蛋糕、蜡烛。李婷说:“很有仪式感!”她还许下心愿:“愿如期而至的不止生日,还有疫情褪去后的平安健康!”

  “去!我的姑娘们都去了,我一定要去。”在收到医院通知支援方舱医院时,南方医院中医科护士长黄平带领着六名护理“姐妹”,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到达方舱医院后,她第一时间查看床位编制,从接诊、登记资料、生命体征测量、治疗发药到生活用品供应,再到护理人员的组织构架、岗位职责、排班模式,以及感控工作的精准落实,每一环节都亲自把关。白天,她扎根在病房,晚上再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护理质量。在方舱医院一线工作,既要服务好病人,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处处都得小心谨慎,防止交叉感染。为此,每次入舱前,她都认真检查每位战友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黄平经常对她的“姑娘们”说:“你们就像我女儿一样,我必须替你们的妈妈好好保护你们,等打完这场硬仗后,我要完整地把你们交给你们的妈妈。”在姑娘们眼里,“她真的像妈妈一样爱护着我们。有她在,我们什么都不怕”。

  侯亚希是南方医院肾内科的一名护士,在科室担任责任组长及人文小组组长。在南方医院方舱医院,她成为了一名感控督导员,人称“方舱抗疫排雷兵”。她的任务是将防控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透,确保“四通道一脱二脱”的科学使用,让感控观念贯穿于隔离病区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帮助医护及后勤人员解答操作上的疑虑。她解释道:“同事要救治的是患者,我要‘治愈’的是医护人员、硬件上的缺憾,以及软件上的不足。”

爱心

来自“红马甲”的温暖

3_147427_b.jpg

医疗队队员与患儿互    单位供图

  医务工作者的坚韧与执着也打动了舱内的患者。“你们这里需要志愿者吗?”“要不要我来帮忙?”一人、两人……一批批患者陆陆续续加入志愿者队伍。

  其中一位志愿者显得尤为特别。进入方舱医院时,她情绪非常不好,“总感觉像进了监狱,出不去了”,天天投诉。黄平找到她,耐心听她哭诉,“近在咫尺的家怎么就成了最遥远的距离了呢?我家里还有孩子,我现在就要回家!”黄平也不恼火,说:“我和你一样有家、有孩子,我也想早点回去。你看,有这么多人陪着你,咱们一起努力早日回家,好不好?”慢慢地,这位患者平静下来,积极地配合治疗,并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因为他们的融入,方舱医院的氛围变得愈发温暖和谐。同时,志愿者们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现有物资及条件,创造出很多小惊喜:核酸挡板、心愿墙等,很好地助力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只要一声吆喝,托运物资、药品,帮病人分发水果、盒饭,他们在所不辞;千人核酸的前一天,标签的准备工作也因他们的加入节省了很多时间;部分患者因为物资分发不及时而吵闹时,志愿者们化身“消防员”,通过耐心劝导,把“火”给灭了。

  11月23日,志愿者们当中有些人要出舱去往各地,南方医院为他们准备了一张张红色的证书,以表感激。这一天清早,患者阿琪(化名)与其姐姐视频通话,视频那头有盆淡蓝色的小花,阿琪的姐姐说:“它是蓝星花,花语是互相信赖的心。”阿琪说:“这来形容我们方舱内‘战友们’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了。”

  11月23日至24日,南方医院琶洲方舱、逸仙方舱相继迎来首批患者康复出舱。“谢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谢谢你们!”他们对医护人员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责任编辑: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