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蕴含民生大价值 大城小艺升腾城市烟火气

2023-03-2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詹船海 誉建业 林婷玉
分享:

  在过去的旧街老巷里,总有一些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的老手艺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邻里街坊解决一件件看似微小却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琐事。时光荏苒,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如今这些旧行当也渐渐隐匿在不起眼的巷子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一段话引发了社会关注。随着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广州闹市里逐渐恢复了烟火气,“小修小补”也逐渐回归到民众身边。他们现状如何?记者近日走进广州的大街小巷,感受大城小艺背后升腾的烟火气。

  广刷

  坚持手工制作的50年老字号

  37岁的卢冠宇是“广刷”的第二代掌门人,一家三代人都从事手工毛刷制作。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越秀区德政南路的广刷门店,只见小小的店门口琳琅满目尽是传统手工毛刷,吊着的、摆着的,人一走进去瞬间被“淹没”在毛刷的世界里。

  店主卢冠宇正戴着指套,左手拉线、右手压毛,专心致志地制作手工毛刷。“我们的毛刷是用水煮后的野猪毛制作的,一把手工刷可以用上10年至20年。”卢冠宇说。

1.jpg

“广刷二代”卢冠宇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2.jpg

卢冠宇带着指套,一边拉线一边压毛。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记者在店内看到,各种品类的手工毛刷齐全,扫地、刷碗、刷牙、梳头、拓印等各类用途广泛,价格在2-200元,越是便民的越受欢迎。其中,最受市民欢迎的当属用野猪毛制成的牙刷和扫把。卢冠宇告诉记者,为了让利给市民,他们家热卖的软、中、硬型的手工牙刷十多年来坚持不涨价。现如今,不但老市民喜欢用手工毛刷,年轻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卢冠宇说,他们家制作手工毛刷可以追溯到奶奶那一辈,而他父亲则是制刷厂生产线组长,母亲是厂里的文员。国企改革后,他父亲带着工友开设了“广刷”。2010年,卢冠宇看着父亲独自支撑,工作太辛苦,才开始为父亲分担。“起初觉得这份工作很枯燥,慢慢地来买毛刷的街坊邻居给了我很多正面反馈,让我觉得制作手工毛刷很有意义和价值。”卢冠宇除了制作手工毛刷、打理店铺,也为广刷打开了网络销售渠道。

  近期,由于父亲离世,“广刷”的接力棒传到卢冠宇手上。这家老字号门店已经开了50多年,此前相继在北京路、文德南路开设过店面,后搬迁到德政南路,不少用惯手工毛刷的老市民也从旧店铺追随过来。这成为他们之间的共同记忆。

  还有不少旅居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多年才回一次广州探亲,在老店附近几经询问才找到新店的位置。他们每次回来都会购买一些手工毛刷,其中手工扫把最受欢迎,“侨胞要求我们拆装,只带走扫把头,棍子回到当地再自行组装。”卢冠宇说。

  裁缝

  量体裁衣技艺精湛远近驰名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在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一处老旧小区的角落里,如果不是熟人带路,外人很难知道这里有一位有着38年经验的老裁缝陈桂兰。

  皮尺比画、剪刀“咔嚓”、机器缝纫……从湖北慕名而来的顾客定制的旗袍,就在陈桂兰手下完成。即便找陈桂兰改制的衣服动辄需要一周,但由于她功夫深、价格公道、心灵手巧,其精湛手艺已在老街片区远近闻名,近年来更是被老顾客在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吸引了许多外市、外省的顾客前来帮衬。

3.jpg

陈桂兰在改制衣服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我自己其实对衣服款式、质量要求很高的,但看着这么多外地来的客户专程开车上门,即使自己再累,也还是想服务好对方。”陈桂兰如是说。

  说到修改衣服样式,陈桂兰也有着自己的经验。她说:“我做这一行三十多年来,客户把衣服穿上身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需要怎么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改衣服,根据自己心水的样子去创作。”对于需要修改样式的衣服,她会先让顾客试穿,从而依据皮尺量尺寸制作符合客户身形的款式。“用我几十年的经验,去帮客户做得更好、更满意。”

  陈桂兰精湛的裁缝技艺,来自她多年从业生涯的磨炼。自1985年进入制衣厂当车衣女工,经过几年熟悉,1992年,她选择自己出来“单干”批发。2000年前后,随着批发生意越来越难做,她又开始做起了裁缝。

  除了修改衣服样式,缝补衣服也是老裁缝陈桂兰如今每天的日常。细密的针线从她手中穿过,落在需要修补的衣服上,不一会儿,缝补一新的衣服便完成了。相比于繁琐的衣服修改,缝补衣服显然快许多。

  这些年,随着百姓生活的富足,陈桂兰深感街坊对缝补衣服的需求逐渐下降。而她的店铺也从热闹的马路边搬到了老旧小区里,雇了两位心灵手巧的阿姨。对此,陈桂兰说:“我的店虽然门面小了,但还是会用心裁剪,将漂亮合身的衣服交到客户手上。可以这么说,98%的上门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都是满意的。”

  理发

  解决工友的“头等大事”

  在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广东实验中学永平校区项目的工人生活区里,工地理发师张师傅每周都要来到这里2次,为工友们理发。

  起初,张师傅只是在项目外摆摊。“这里的领导很开明,让我进入生活区理发,并为我提供帐篷、遮阳伞、照明工具等。”就这样张师傅的理发棚搭建了起来,为了表达感谢,他每月义务为工友理发两三天,后来,平常时段他也给了优惠,只要是项目工友都能用最低优惠价理发,原价10元1人,优惠为9元1人。

  在这个工地上的理发棚记者看到,一把椅子、一个背包和一个喇叭就是张师傅的“全部家当”,支起椅子和镜子,一个小小的理发摊就搭了起来。“一到项目部,我拿着喇叭在工人生活区一喊,工友知道我来了,就会下楼来理发,我一周来两次,一次大概能给十来个工友理发。”张师傅说。

  这个搭在工友“家门口”的理发棚,得到了不少工友的好评。“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下班了就可以过来剪头发,价格便宜,师傅手艺还不错,剪得十分认真。”工友说。

  张师傅今年58岁,3年前开始从事工地理发师的工作,“自己岁数大了,找不到工作,才做这个。然而入行才发现,工地理发师竞争也很激烈。”张师傅曾在街边摆过摊,目前主要在一个又一个工地之间流转。3月15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忙完一个工地的工作,带着“全部家当”又辗转到了另一个工地。

4.jpg

张师傅为工友理发                         受访者供图

  “经常出摊的地方还有广州新火车站工地、琶洲会展周边的几个工地、云城东路工地等。”张师傅发现,干这一行后才发现,需求大,竞争者不少,而低价位的理发摊其实不少,只是分布不均衡。

  怎么去发现有理发需求的工地呢?张师傅有自己的经验,“每次都是专门乘坐公交车看塔吊、找工地,一找还一个准。”

  擦鞋

  片区的最后一位手艺人

  鞋刷掸去灰尘,黑油涂抹润色,抹布快速擦拭……不到10分钟,在杨阿姨娴熟的擦拭保洁下,一双锃亮的皮鞋在3月的春光映照下闪闪发亮。

  每天早上8点,70岁的杨阿姨便早早在天河区长湴村路口,将木箱、刷子、清洁剂等擦鞋工具摆放好。寒来暑往,摆摊擦鞋的她一干就是20年。即便附近工厂新年开工已一个月有余,但杨阿姨的生意依然冷清,她对此倒也习以为常。

  2003年,在老家安徽带了一辈子孩子的她,将最小的孙子也带大上了小学。当时老伴和大儿子都在华南农业大学食堂当厨师,便将杨阿姨也一并接到了广州。“当时也没有什么技能,自认为有些耐心和细心,就跟着老乡们一起去马路边擦鞋。”

  令杨阿姨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天河区处于快速建设发展阶段,许多打工人爱穿皮鞋上班或谈生意的人鞋脏了都需要找擦鞋匠。当时天河繁华的路口还有着数量庞大的擦鞋队伍,光是身边和她年纪相仿的擦鞋匠便有十余人。

5.jpg

擦鞋手艺人杨阿姨                                    全媒体记者誉建业/摄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许多年轻人换鞋的速度飞快,也不再只执着于穿皮鞋上班,加上许多人自己也能捣鼓鞋子的保洁,市面上专门擦鞋的人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城市创文的需要,许多小商贩都不能在主干道随意摆摊,于是自数年前开始杨阿姨便只在城中村里擦鞋。

  下午时分,杨阿姨终于等来了她当天的第一位顾客——做批发生意的老顾客许先生坐在椅子上,单脚放在托脚的木桩上。杨阿姨将两块塑料壳插进许先生皮鞋两侧,先用鞋刷沾水清除表面的污渍,再把皮鞋美容膏均匀地涂抹在皮鞋上,最后拿出蓝色抹布上下快速擦拭。两只鞋子、三道工序、十分钟、四块钱,原来灰头灰脸的皮鞋瞬间变得乌黑锃亮。

  然而,这也是杨阿姨当天唯一的客人了。这些年,杨阿姨一天多则六七个顾客,少则一两人,四元的擦鞋价格20年没有变过,身边也只剩她还坚守在擦鞋的岗位上。为什么还在坚守?她说:“做这一行有20年了,也有感情了。我也不靠这个赚钱,就是附近还是有不少熟客会来帮衬我,有时候我走开一会儿他们也会在档口旁边等我回来。所以只要还能做下去,我会继续做的。”

  前两年,杨阿姨老伴由于腿疼,也从厨师一线退了下来。杨阿姨表示,如今自己可以继续工作,中午闲暇回去给老伴炒个菜,日子就一天天继续着。作为这一片最后的擦鞋手艺人,她笑着说:“做到做不动了再算……”

  ●市民心声

  希望更多的“小修小补”回归

  “运动鞋开胶了,万能的朋友圈知道在哪里可以修吗?”“我们家楼下原先补胎的老师傅去哪了?”市民对“小修小补”的需求,经常在朋友圈和群聊中被提及。对此,记者近日走进广州多个老街区、工业园区和工地了解市民群众的需求。

  “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刚需”。在荔湾区龙津东路一处修表铺前,市民钟阿姨欢喜地从店家取走了自己刚修好的手表。她对记者说:“家门口就有可以快速修表的地方,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还是很方便的。”市民毛女士也说:“我儿子现在根本不知道鞋子坏了可以在修鞋摊补一补,鞋子一坏就嚷嚷要买新的。据我了解,其实我们社区有很多老人,他们对这些‘小修小补’的服务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对此,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认为,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后,社区居民区成为消费重点,这体现了消费渠道的下沉,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阶段。

  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提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方案,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

  如今,“小修小补”也走进了职工身边。在广州动物园南门总站,每周一和周四都会有理发师上门为公交车长理发。“为了方便公交车长在工余时间理发,为他们谋福利,我们把理发师请进了公交车站场,平时洗剪吹只要10元,还有烫染服务。”

  巴士集团工会干事万家宝告诉记者,除了越秀区动物园南门总站、海珠区门口岗总站、黄埔区天泰二路总站和荔湾区滘口总站的公交车长也可以享受上门理发服务。未来,还将定期推出流动理发屋,通过公交车将服务送到每个站点,解决职工的“头等大事”。(策划: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詹船海  执行: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誉建业 林婷玉)

  责任编辑: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