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工匠盛松伟:捕获海洋中的巨大“能量”

2021-02-19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彭新启 郑望舒 李靖君
分享:

  “波浪能研究历经了5代研发人42年的努力,如今,漂浮式波浪能装置在海上率先实现了稳定发电,使我国实海况发电走在了世界前列。获得“南粤工匠”的殊荣,是对整个研发团队的肯定与认可!”2月3日,南粤工匠、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研究员盛松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南粤工匠”评选活动,弘扬工匠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对各行各业的基础性工作的重视,让基层一线工作者感受到劳动价值被认同。

290450_tpzz_1613629780265_b.jpg

■盛松伟 彭新启/摄

  打造“能生存善发电”的波浪能发电装置

  2002年,盛松伟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十年间,他跟随科研专家团队,从各项基础工作干起,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的经验。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能发电潜力巨大,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我们研发的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获得了中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和国际船级社认证;研发的半潜式深远海波浪能养殖平台,获得了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发明专利授权。”盛松伟自豪地说。

  2011年,盛松伟承担了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专项项目——“10kW水母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研究与试验。在盛松伟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研建10kW波浪能发电装置“鹰式一号”,突破性地实现我国波浪能装置单次投放实海况运行6620多小时,远超国家考核验收标准2150小时。

  让海岛居民“用上电”

  盛松伟认为, “鹰式一号”的问世,使国产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海洋能研究有了一席之地。但波浪能发电装置能生存“能发电”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既“发好电”又让海岛居民“用上电”呢?

  在承接了100kW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工程样机研建任务后,为了节省项目经费,盛松伟带领团队成员驻扎在船厂办公。2015年年底,在鹰式装置“万山号”出海前联调联试的关键阶段,盛松伟带领团队成员连续奋战两个多月,亲自对装置上数百个阀组、近百个传感器进行校验、核对,为该装置实海况试验的成功运行保驾护航。

  研发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

  清晨的桂山岛港口风平浪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登上小艇,准备出海查看他们研制的波浪能发电与养殖结合的装置——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

  2019年7月,盛松伟带领团队历时3年成功研发的“半潜式波浪能装置”安装在 “澎湖号”上,正式下海投入养殖。该装置结合半潜式波浪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于一体,能源供应自给自足。智能化养殖平台浮起后可进行拖航、检修、保养等工作,下潜后即可进行养殖,工程便利性和可维护性大幅提高。“澎湖号”不仅包含各种现代化设备,还拥有生活空间和仓储空间,实现了人们在海上体验锤钓的愿望,促进了休闲渔业的发展。

  未来,盛松伟期望能借助发电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辐射广东其他沿岸城市,打造智慧海洋网络平台,为提升中国深海关键技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