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车辆大修部23年自主完成大修列车4000辆次

2022-05-18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吴国文
分享:

  1999年,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开启车辆大架修工作,成立了运营事业总部车辆大修部,负责全线网地铁车辆的大架修工作。车辆大架修是对运营年限达到5年/10年的列车进行深层次的解体维修、重新组装后进行调试上线的一项工作,属于车辆维护的核心技术之一,目的在于延长列车使用寿命、提高列车运行能力。

  经过20余年的沉淀,车辆大修部依托自主维修技术,结合数字化转型和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形成了车辆精准维修、智慧生产的能力。截至目前,维修总量已累计达700列/4000辆车。今年,车辆大修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是该部继2013年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后再获殊荣,也是广州地铁的第七个“全国工人先锋号”单位。

  智慧生产

  综合效能提升超25%

  每一列车进行大修就如接受一次“大手术”,需要从内到外进行翻新、更换。地铁列车进入大修库后,部件被一一拆解下来,包括空调、受电弓、转向架、车钩、车门窗等,有条理地进行分解、清洁、检查。事后对整车关键、动作频率及寿命即将到限的部件进行更换,再对列车进行组装与喷漆,调试上线。大修后列车不仅要恢复原设计标准,还要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改善,使列车如新车一般重新交付运营。

  为提升维修技术标准,车辆大修部实施智慧化维修基地建设,对标《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白皮书战略部署,依托穗腾OS 2.0新一代轨道交通操作系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为促进大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车辆维修实现智慧化、数据化转型升级持续发力;规划形成“一张网、一个平台、四套系统”的智慧化布局,开发生产运作管理平台实时全景管控大架修进度和设备设施状态,建成“轮对智慧维修生产线”“空调智能维修生产线”“杆件自动维修”3条智慧产线,综合效能提升超25%。

  创新发展

  申报专利超过140项

  多年来,车辆大修部坚持创新发展,累计自主开发工装600余项,申报专利超过140项。在国内率先进行“地铁列车铝合金车体结构服役寿命研究”;建成国内行业第一条智慧化轮对维修产线;在行业内率先探索车辆全寿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平台研究,引入工业机器人和激光脱漆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开展进口A1型车辆架大修深度维修及电气系统升级改造等一大批科研创新项目。大架修维修基地由1个发展为5个,具备了对6家国内外地铁制造商生产的车辆进行架大修的能力,年产量由3列/18辆发展到近100列/500辆,年产能达120列车/年;已具备整车15个系统、57个品牌及820余种电子板件大架修能力。截至目前,完成架大修项目33个,涵盖架修、大修、二次架修、二次大修及系统升级改造。

  智慧化维修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和敢于突破的技术力量,车辆大修部将“工匠精神”引入车间整体建设,倾力打造“工匠先锋”党建基地,全国劳模张重阳创新工作室入驻,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以实践基地和劳模工作室为引领,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强化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培养,累计培养出33名技师。其中张伟明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导师”称号,超30人次获市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吴国文)

  责任编辑: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