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良(右一)邀请工匠们一起体验砖雕创作。全媒体记者黄细英/摄
工匠们齐聚何世良家天台,品沙湾小吃,聊人生故事。 全媒体记者黄细英/摄
中秋佳节,到沙湾古镇,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传承工匠精神。9月15日17时,由省总工会主办的《南粤工匠》纪录片(第二季)特别策划系列直播第二场“中秋游沙湾,一桌团圆宴——南粤工匠邀你来做客”在省总工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
去年中秋,省总工会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南粤工匠》以“一封家书”温情启幕,今年创新延续,匠心打造“文旅大餐”“一桌家宴”,品味团聚之味,特别策划结合沙湾丰富的文旅资源,让直播间的观众在感悟工匠精神的同时,感受沙湾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
在广州番禺沙湾长大,深爱着这片土地的“南粤工匠”何世良向工匠们发起了邀请,期待与他们在沙湾共度佳节。何世良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受邀前来的南粤工匠分别是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有机文物修复组组长李涛、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数据中心副总工郑丽香。
观大型砖雕影壁、留耕堂、车陂街、蚝壳墙、何世良艺术馆,吃姜埋奶、月饼、柿子……当天,记者跟随工匠们来到直播现场拍摄地,看何世良如何带领大家漫步古镇,开启“寻宝”之旅。
工匠齐游沙湾古镇
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直播一开始,三位工匠与主持人刘雨希亮相沙湾古镇西广场的大型砖雕影壁前。
这幅大型砖雕影壁名为《古韵薪火·盛世腾芳》,全长27.44米、高7.30米、厚0.9米,是沙湾古镇的网红打卡点。李涛和郑丽香站在影壁前,驻足观看,被里面场景宏大且精致细微的刻画深深吸引。
“这是我带领一批优秀的年轻砖雕艺人,用三年时间打造的。”何世良向大家介绍,这幅影壁采用了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雕塑手法,刻画了沙湾飘色巡游场景,同时融入龙狮、鳌鱼舞、广东音乐、饮食、建筑等沙湾特色文化。
影壁就像沙湾古镇的一张文化导览图,在何世良的带领下,工匠们开始穿街走巷,打卡古镇里的特色民俗文化。
路上,何世良化身“向导”,向大家介绍沙湾古镇的历史。记者了解到,沙湾古镇是一个有800多年发展历史的古镇,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民间文化的一个代表和缩影。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沙湾古镇“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等美誉。
闲聊间,大家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湾留耕堂,这里凝聚了何氏宗族文化和岭南建筑文化的精髓。在沙湾古镇现存的70余座古祠堂中,始建于南宋的留耕堂最为闻名,是番禺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祠堂。何世良说,“留耕”二字取自于“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留耕堂也历经多次扩建和重修。“在文物的修复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文物,注重文物本体的安全。同时,也要确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物修复技术的保护与传承。”在这里,李涛与大家分享着文物修复的“可逆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以及“可识别原则”。
行进中,大家一起聊着沙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广东音乐、狮舞、飘色、水牛奶小食制作技艺等,这里还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看到水磨青砖,大家一起抚摸,感受历史的厚重;看到鱼灯高挂,大家一起抬头仰望,祈祷万事顺利;看到蚝壳墙,大家一起了解为何用蚝壳来盖房子。
参观何世良艺术馆
体验砖雕创作技艺
游沙湾,何世良艺术馆是许多人的必打卡点之一,这也是何世良的“主场”。馆内以砖雕、木雕艺术为主题,展示了大小不一的砖雕、木雕作品共50余件,馆内的装饰装潢与陈列展示,由何世良亲自策划、投入和布置。
何世良1970年2月出生于广州番禺沙湾,此后,该地成为其雕刻艺术发展的摇篮。1984年,沙湾留耕堂修复工程开启,那时,他一放学就跑去留耕堂,看师傅们如何细细雕琢。有一次,有木雕师傅招收学徒,他果断拜师学艺,学习雕刻与设计。1995年,广州宝墨园开建,因雕工了得,何世良被推荐承担巨型砖雕影壁工程。
2016年,何世良凭借立屏式砖雕作品《六国大封相》摘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六国大封相》取自粤剧人物题材,运用了深浮雕、浅浮雕、圆雕、线雕等多种手法。在艺术馆,何世良详细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各类作品,让网友们一起领略砖雕的魅力。
在艺术馆,何世良邀请工匠们一起体验砖雕创作。一张大长桌上,摆放着青砖、刻刀等砖雕用具,工匠们拿着刻刀,跃跃欲试。
“我们先从简单的一片树叶开始……”何世良一边介绍操作手法,一边动手展示砖雕技艺,不一会,一片栩栩如生的树叶便呈现在青砖墙上。随后,他一步步指导工匠们完成创作。
亲身体验和操作之后,主持人表示,深刻体会到了砖雕技艺当中,匠人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尝小吃、赏美景、享团圆
工匠分享中秋“月”语歌单
中秋佳节,少不了吃月饼、赏月。热情好客的何世良还带着工匠们前往家里天台,品沙湾小吃,聊人生故事。
姜埋奶、月饼、柚子、柿子、坚果……何世良的家人早早地准备好小吃,客人一到,便为大家沏茶。“大家快坐下,吃点小吃。”何世良笑着招呼道。
“刚刚我们在路上就看到了很多沙湾小吃,这个是姜埋奶吗?”看着桌上的一碗甜品,郑丽香向何世良询问道。
“是的。”何世良介绍说,沙湾有很多地道小吃,比如姜埋奶、咸水角,蛋卷、双皮奶、鱼皮角、云吞等,其中姜埋奶是广东一道传统甜品小吃,也是番禺名点。为了招待客人,何世良特意让家人去买了老字号的姜埋奶。
尝小吃,赏美景,月圆之日,怎可无歌相伴?闲聊中,南粤工匠们开始分享起中秋“月”语歌单。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何世良首先分享了这首广东传统粤语儿歌。紧接着,李涛唱起了《爷爷为我打月饼》。伴随着“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片月饼一片情呀……”的歌声,李涛开始眼泛泪光。“我从北方过来,背井离乡,可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我把父母接到了广州,但老家还有很多亲人。”
“我刚才听了李老师唱的歌,想起了刘欢老师的《弯弯的月亮》。”郑丽香回忆说,女儿高中时表演过这首歌。有一次,她去女儿学校看演出,女儿弹吉他伴奏、班级一起歌唱。在郑丽香的印象中,女儿是很文静的,也是从那天开始,她才认识到,女儿长大了,竟然能在那么多人面前,自信地弹着吉他,带领班级同学一起唱。“所以,一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女儿那充满自信、放歌高唱的样子。”
一首《弯弯的月亮》,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直播现场,大家一起哼唱起这首应景的歌曲,“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动听的歌声回荡在何世良家的天台花园里,寄托着工匠们对亲人的思念。
预告:《南粤工匠》(第二季)将于今年11月正式播出,记录匠心独运,传承工匠精神!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责编:蒋灵茜
二审: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