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船上的“三型”小家 为船员打造“专属的浪漫”

2024-07-08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徐丘濂 李佳玫 崔红昌
分享:

  原标题:

  挖泥船上的“三型”小家 为船员打造“专属的浪漫”

  累计完成施工产值31亿余元,创造了单日最高疏浚量16万立方米、年最高疏浚量3100万立方米的施工纪录,完成技术创新254项……这是中交集团“浚洋1”自2016年10月投产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浚洋1”是世界领先、代表国家现役最高科技水平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广州港、惠州港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程留下了辉煌的航迹;坚定践行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参建斯里兰卡港口城、科威特LNGI码头、马尔代夫斯拉夫士等10余个疏浚和吹填项目,以“专业、高效、环保、智能”优势打响了国际化品牌。近日,“浚洋1”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推动船员提素

  2022年,“浚洋1”在菲律宾施工,全体船员克服新冠病毒疫情以及工程取砂难度大、砂源不足、硫化氢影响等不利因素,设备实现100%自修,主机运转时间高达8290小时,约345.4天,全年停机时间不到20天,创造了业内最高纪录。

  “浚洋1”工会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累计完成技术创新254项,其中6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推进弯管气胎等船舶设备国产化,解决水下电机等“卡脖子”修理难题,“液压系统智能化起压方式的实现过程”获得“2020年度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优秀论文。在船员的努力下,主机喷油嘴使用时间提高了一倍,每年节约备件费用约20万元;应用新材料提高耙齿耐磨性,每月节约耙齿备件费用约10万元。

  船上还创建了“张裕山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船员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平台。“船上学习和创新的氛围很浓厚,大家还经常因为创新进行‘头脑风暴’。”黄朝刚是船上轮机员,他参与船舶多项技术改造和发明,其中主机滑油双联滤器滤芯取出专用工具获得上级公司“五小发明技能竞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有三项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王涛、郭梁威、黄朝刚等10余名船员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励,时任“浚洋1”大管轮的王涛在广东省第十二届“金锚杯”海员职工船舶轮机员技能竞赛拿下个人总分第一名,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创建“三型”小家

  “浚洋1”创建“服务型”职工小家,为每名船员建立档案信息表、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船员的根本利益。创建“民主型”职工小家,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征集提案,答复率100%,职工满意率100%;深化船务公开工作,维护好船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多角度保障船员的民主权利。创建“学习型”职工小家,“读书角”现有各类书籍500余册,让船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好“学习强国”“中交网院”等线上平台以及“船长讲堂”“书记课堂”“轮机长讲堂”等载体,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680人次;施行“双导师师带徒”制促进青年船员成长成才。

  船员活动室配备各类运动器械,是船员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疫情期间在甲板上拉起的电影幕布沿用至今,成了海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船员相聚在幕布前,举行集体生日会、船庆等活动,其乐融融。船员都说:“这是我们船员专属的浪漫。”

  该船舶工会主席李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船员贴心的“娘家人”。团结动员好广大职工,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勇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在建设“三型”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李佳玫 崔红昌)

  责编:刘晓丹

  二审: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