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如何看待年轻人被微短剧“套”住?

2024-01-3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潘潮
分享:

如何看待年轻人被微短剧“套”住?

南方工报评论员 潘潮

  近年来,平均一集3分钟,爽点非常密集的“微短剧”成为许多年轻打工者的“电子榨菜”。他们有的“上头”,有的“吐槽”,还有人为此开通平台付费在其中体验虚拟人生。很多迷上剧情紧凑“微短剧”的务工者反映,自己陷入了付费“连环套”和上瘾焦虑。(1月26日 《工人日报》)

  微短剧能够流行,靠的是“两板斧”。首先是“爽”,一旦开始看剧,工作中的劳累压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未来的难题考验,都能暂时抛诸脑后,一秒即可代入“霸总”“赘婿”“贵妇”“灰姑娘”的人生,体验一把“逆袭”的酣畅淋漓,“虐恋”的肝肠寸断。然后是便利,“干饭”时,挤地铁公交时,睡觉前……各种碎片时间都可以看上几集,消费场景简便又丰富。微短剧让自己在忙碌的间隙也能收获情绪价值、得到放松,年轻打工者爱看,着实无可厚非。

  不过,微短剧所谓“爽”,其实就是容易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大脑中一种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化学物质)。人类天生爱故事,而“逆袭”“反杀”“虐恋”“好事多磨”等等,均是虽然老套却又长盛不衰的故事模式,人们接触到这类故事,很容易产生愉悦。再加上微短剧的剧情简短、便于消费,这就导致多巴胺变得十分廉价且易得。频繁分泌的多巴胺,把看剧这个行为在大脑中反复强化,导致观众轻则欲罢不能,重则魂牵梦绕,这就是俗称“上瘾”。趁人们瘾根深重、意志力松懈、理性退却的时候,微短剧平台就可以进行不菲的收费了。综合来讲,这种利用成瘾机制的营收模式,终究不够健康、不上档次;更不要说一些微短剧还涉及色情、暴力、低俗元素,格调不高了。

  如何看待年轻打工者被微短剧“套”住?一方面,不必过于夸大微短剧的危害。幻梦无法拒绝醒来,日常无法真的逃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不会允许打工者有太多的时间沉迷看剧。更何况,“瘾经济”由来已久,无论是近年大火的小视频、手机游戏、盲盒,数十年前就流行的武侠小说、游戏机厅,还是更加“古老”的抽烟、喝酒、打牌,也都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但也都没有产生太大的危害。对群众无伤大雅、无可厚非的消遣,不必动辄叫停,只需进行适度的规范和引导。

  另一方面,文化宣传教育领域的“正规军”“主力军”们,应当强化高质量文化产品的供给,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审美和娱乐的规律,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打工者,让他们爱看、常看,在观看中受到陶冶、获得教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打工人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也是让自己在现实中真正“逆袭”的最基础、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本之一,应该珍而重之,不可轻抛浪掷。毕竟,人生中的每一次抉择,工作中的每一次规划,生活中的每一次筹谋,都需要花费时间和注意力,“逆袭”就孕育在这一次次具体而微的经营当中。所以有志者不可纵容自己把时间和注意力花在微短剧当中,要避免自己被那些简单粗暴的幻梦攫住。(来源:南方工报)

  责编:刘晓丹

  二审: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