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助老” 换个方式实现老有所养

2023-10-25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林婷玉
分享:

原标题:“以老助老” 换个方式实现老有所养

  W020231024404989076827.jpg

梁卫国(左)和王继红(右)接听热线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林阿婆今年102岁,前不久,由于不小心跌倒摔破了后脑勺,她致电“赵广军长者心声热线”求助。今年73岁的梁卫国是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接到求助后,他带林阿婆去医院看诊、陪诊、取药……直至林阿婆伤口拆线。事后,梁卫国还带着慰问品,上门探望林阿婆。

  随着广东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已然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尽管时下有多种养老模式,但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在此背景下,低龄老人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服务高龄老人,已经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尝试。专家表示,互助养老是对传统养老的补充,可以弥补养老人才和公共资源不足,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择,值得倡导。但目前,广东“以老助老”服务模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服务人员以志愿者为主,政府顶层制度有待完善,规范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的服务设施建设,让居家老人过上品质生活。

  现状

  我国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

  我国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据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组织发布的《中国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2022)》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不足老年人口总量的1%。

  广东居家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欧阳智鸿表示,我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至1.5%之间,高于全国平均数据,大约99%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县镇的居家养老人数更多。

  很多受访老人表示,“互助养老”方便了居家养老生活。72岁的孙爷爷身体健康,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子女还没有退休,时刻在身边照顾不现实,因此他经常找初老志愿者陪诊。

  案例

  受助者:感受到像家人一样的陪伴

  今年85岁的雷阿姨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生活可以自理。雷阿姨和60岁的女儿生活在一起,由女儿和女婿照顾生活起居,提醒她按时吃药。每个月,雷阿姨给女儿支付1000元照护费。雷阿姨说,她不愿意去养老院,有个女儿在身边,自己临时有什么事也有照应。然而,现在女儿和女婿也到了需要被照料的年纪。上个月,雷阿姨的女婿患病住院,女儿去医院陪护,留下她在家无人照顾。于是,雷阿姨求助“赵广军长者心声热线”,找到一名初老志愿者,陪她逛菜市场、下楼散步,“一路有说有笑,像家人一样陪伴。”雷阿姨说。

  志愿者:“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互助养老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可,不少低龄老人,都热衷于尽一己之力帮助身边的其他老人。

  10月19日,记者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地铁站附近的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初老志愿者梁卫国和王继红接受了记者采访。今年73岁的梁卫国是志愿者,接听热线、上门慰问老人、陪诊等志愿服务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说着一口地道的粤语,年龄相差不大,没有隔阂容易沟通。”说起为老服务话题,梁卫国打开了话匣子。今年,“陪依(医)计划”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落地,由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开展实施。该项目源于“让温馨来敲门”为老服务,自2007年起创立至今连续开展了16年,服务约8万人次,服务对象为广州市区内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贫困老人、残疾老人、老党员等。

  “我们提供陪诊就医、取药服务、陪护关怀、电话陪聊等一系列专业化、持续性健康陪护服务。”梁卫国告诉记者,协会注册志愿者有3万人,30%都是初老志愿者。

  在梁卫国陪诊服务的老人中,有一位老奶奶,因为担心志愿者是养老院的护工要带她出门入住养老院,所以害怕出门。得知老奶奶的顾虑,梁卫国一路上陪她聊天,一一告知陪诊就医的每个环节,最终打消了老奶奶的顾虑。第二次陪诊时,老奶奶就很配合,开开心心地出门了。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王继红被大家亲切称为“红姐”,今年68岁的她,每周都报名参加2-3次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感觉被需要,也收获了充实。红姐发现,大龄独居老人内心很孤独,仅仅在生活上关怀还不够,也需要精神关怀。有次志愿者协会组织敬老月活动,红姐收到一份待通知名单,在联系一位80岁独居老人时,她颇有感触。“老人家因为腿脚不方便,不能参加活动,但很开心我们打电话通知她、关心她,让我没事跟她打电话、拉家常。”

  探索

  “以老助老”各种模式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广东正在探索推进热心低龄老人主动参与帮扶困境高龄老人服务。

  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和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特殊人群聚集的社区。2019年11月,和苑社区成立近邻帮帮队,目前有志愿者约50人。今年73岁的谈剑泉是队里的骨干志愿者,疏通下水道,维修风扇、电饭煲……都很拿手。在一次上门探访中,他发现社区一户90多岁的视障老人下水道堵塞,于是主动帮忙疏通,还将老旧的水龙头换新。

  广州白鹤洞街道60岁以上长者约1.5万人,占辖区人口总数的20%左右。白鹤洞街“双百工程”社工站自2021年起通过广州“公益时间”组建邻里敲门志愿服务队,已有22名稳定的初老志愿者队员,每月恒常探访关爱辖区内的困境长者,成立至今累计服务5012人次。

  今年2月,肇庆高新区华侨新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以老助老”服务模式,面向全区招募50-65岁左右低龄健康长者,组建“银龄互助,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以“养老社工+助老员+低龄长者”的方式,为区内80岁以上高龄、空巢、独居以及残疾老人,提供爱心陪聊、健康监测、饮食指导、便民代购等服务。

  建议

  政府介入,让“以老助老”更专业更安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认为,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的模式,体现了良好的社会互助精神,在少子化和老龄化背景下,可以减轻家庭内部子女照护老年人的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低龄老人更能理解高龄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共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实现“老老人”居家得到更多帮扶照顾,“小老人”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以老助老’服务模式在广东有待进一步推广、覆盖,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没有细化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加上宣传不够,很多市民并不知晓如何参与这项服务。”欧阳智鸿认为,我省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顶层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老人的生活空间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等还匹配不了老人的需求。他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适老化改造范围的新政策,从装修、安装、辅具、智能设备等各个方面推进,支持有改造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细化公益“时间银行”的量化标准,将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相结合,鼓励低龄老人投身养老服务。

  彭浩然建议,低龄老人志愿者在服务的专业程度方面可能有所欠缺。政府和社区可以为低龄老人提供一些简单的照护技能和急救培训,让居家养老享受专业照护服务。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王艳 林婷玉

编辑:黄瑜

二审: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