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专家:优化路径强化服务

2024-04-1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马大为 王巍 彭晓艳
分享:

  原标题:增进民生福祉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研讨会举行(引题)

  在满足职工多样化期许中优化路径强化服务(主题)

W020240409532108636518.jpg

增进民生福祉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研讨会现场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摄

  职工生活品质受到职工物质、精神、健康、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并影响职工的行为和效能,进而表现为企业凝聚力和新质生产力。如何界定职工生活品质,并据此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服务政策体系,提升职工与企业的“幸福指数”?4月8日,由中山大学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办,中企群工效能研究院承办的增进民生福祉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相关领域的高校学者、专家、企业代表约30人参加会议,就怎样进一步做好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工作展开学术探讨与经验交流。

  “幸福职工”是何模样?

  物质与非物质层面双富足

  如何界定生活品质这一概念?职工群体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好的生活品质具有怎样的表现?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岳经纶详细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活品质的重要论述,以及此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代西方学界对此的理论探讨。他指出,“‘生活品质’涵盖了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多个方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既要保证物质富足,也要关注职工的精神、健康、心理、社会等非物质性富足。”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庄文嘉基于2023年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抽样调查的数据阐释了职工生活品质的多面性、差异性与制约性。据了解,该调查覆盖云南、广东、新疆、海南、湖南、福建、黑龙江7个省份,调查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的居民,最终获得15650个有效样本。

  根据调查数据,职工所理解的生活品质的内容,权重最大的是“就业权益保障”,占比46%;其次则是“个人职业发展”“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而他们对工会的期待,选择最多的是“职工住房补贴和专项住房贷款”,有过万的样本。紧接着的是“职工及其直系亲属专项医疗基金”“子女家教辅导、助学金等教育帮扶”。

  庄文嘉指出,职业、性别、年龄、籍贯、户口性质,以及区域的不同,造成了职工生活品质的差异。“根据这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人物画像:在体制内党政机关工作的50至65岁的本地女性生活品质最高,而在新业态领域谋生的19至25岁的外来务工男性则最低。”

  幸福的职工是什么模样?2022年以来,省总工会发布两批共50家幸福企业试点单位。2023年6月起,南方工报推出《幸福生活·粤工企望》系列报道,现已刊出23篇文章,每篇文章专门报道一家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

  例如,《朱小莉一天的“厂生活”》《“厂妹”吴淑津的十年蜕变 每一步都有“娘家人”的陪伴》两篇文章,分别讲述了朱小莉、吴淑津在生活与工作上各有侧重的幸福生活故事。对朱小莉来说,让孩子不再留守就是最大的幸福,其工作生活轨迹基本围绕家庭因素而有所调整;而吴淑津在十年工厂生涯里,从腼腆“萌新”,变为人缘好、能力强的幸福职场人。故事中都特别注意到企业工会在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

  岳经纶指出,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关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政策探索,基本覆盖职工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1+N”的格局,即全总进行全局性谋划并制定指导性政策,各省、市工会组织结合实际推动相关政策细化落实,形成面向职工生活品质提升的多元化政策体系,涵括教育、医疗、住宅、薪资等多个维度。

  透过系列报道可以发现,多数“幸福企业”在日常生活、素质提升、困难帮扶三个方面用力颇深,这与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非常吻合:建有职工饭堂的,比比皆是,部分还协助解决职工住宿问题;珠三角地区企业或高新科技企业则更注重员工素质提升这类发展性需求;对困难职工或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几乎是所有幸福企业的共识。

  “幸福企业”有何共性?

  提升职场“三感” 激发员工效能

  中企群工效能研究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研究中心主任易媛分享了职场“三感”指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这一测评工具是民生“三感”在职域的具体化。

  据了解,“三感”指数模型由职工心理能力、“三感”指数、效能指数构成,透视出职工在职场环境内,以心理能力为基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状,以及该环境下所能激发出的效能,基于此找到关键影响因素并找准提升方向。其中,“三感”指数涵盖了薪酬满足感、组织归属感、权益保障感等10个维度,并进一步拆分成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0个。

  “我们试图通过‘三感’指数模型将职工在职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通过多维分析透视关爱、成长、能力提升、团队发展的优化方向。最终,通过每年一次的指数测评验证提升工作的开展情况,由此形成一条‘体验可量化、管理可视化、结果可闭环’的职工体验管理路径。”易媛介绍,在实际的应用中,基于职工“三感”指数测评数据编制分析及研判报告,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分析,实现一次采集多维应用,为工会工作、团队建设、能力提升、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让数据服务职工、服务关爱、服务管理、服务发展。

  此外,会上,中山大学工会、广州地铁集团工会、广州港集团工会、九元航空工会就幸福企业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普惠服务、精准服务、品质服务的职工服务新模式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加书则讲述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研究心得。

  如何让职工更“幸福”?

  发挥工会优势 形成强有力的有机服务体系

  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需要‘查漏补缺’并‘与时俱进’,围绕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注重满足职工的多样化期许这一理念继续优化现有路径。”岳经纶表示,“除了保障和改善职工的就业权益外,还可以在教育与培训、工作环境改善、福利与支持、社会参与、个人健康与幸福等关键路径上进行探索。”

  同时,“对于具有多重面向、有着诸多构成的职工群体,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探讨。”例如85后职工,他们渴望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看重技能的运用与提升,期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待遇、持续的学习机会,而且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岳经纶说:“提升这个职工群体的生活品质,一方面,要帮助他们领悟工作的意义,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胜任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尊重员工,给予他们相应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他们对于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庄文嘉引入“工作生活平衡”作为解释变量,工作劳作时间越长,职工生活品质满意度越低;反之,提升家庭参与时间或个人生活时间,满意度随之提升。“因此,工会促进职工的工作生活平衡是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动态化的工作时间弹性的前提下,工会应尽量提供补充性的生活平衡。”

  对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庄文嘉提出了三条对策建议:将服务职工的各项举措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政策支撑;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增强汇集内外资源的能力,形成强有力的有机服务体系;简化服务职工的事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并给予粤北等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尝试机会。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王巍 彭晓艳

  责编:蒋灵茜

  二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