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护士不够护工凑”的出路在哪里?

2019-11-12 来源:劳动午报 作者:
分享:

  “护士不够,护工来凑”,媒体一篇报道引来议论纷纷。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但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难免抱怨,由此引发的医患冲突也不在少数。此番报道旧话重提,当然令人再次吐槽。现在的问题不是历数各种现象,而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早日消弭民怨。

  讨论和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我们面对的基本事实是,医院的护士确实不够用,而患者又确实需要更多的照护,护工才“应运而生”。护士不够,只能由护工来凑,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护士是做什么的?或者说,护士的职责是什么?老实说,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在患者及家属看来,住进医院,除了医生诊断、手术、处方之外,剩下的都应该由护士来做。道理虽然如此,但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护士,则根本不可能做到。原卫生部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然而,41年后这个病房床护比仍是一个难以落实的“参考标准”。报道中提到一个护士照顾6位病人,工作量是标准的两倍多,怎么可能做到周全?这是现实,怨不得护士叫苦。

  患者及家属是否应该自理?按说不应该。况且,当下独生子女一代遇到老龄化加速,就是想尽一份孝心,多做一些照护也是有心无力,因此只能雇用护工。这同样是现实,怨不得患者及家属有意见。

  护士、患者各有苦衷,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培养更多的护士。但这需要假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眼下讲,提高护士待遇是一条重要途径。工作累,收入低,换谁都缺乏积极性。有人说,当下医疗资源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很难给护士涨工资。那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患者雇用护工的实际开支并不小,能否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转付给愿意而且可以提供优质服务的护士呢?应该不难吧?如果政府能够将调整的部分护理费纳入医保,以减轻患者负担,则更理想。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即医院管理要改变“重医疗轻护理”的机制,在分配上向护理岗位适当倾斜,以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通过调整护理费、提高护士待遇,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士紧缺状况。

  在目前护士不足的情况下,加强护工监管、提升护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途径,其中,加强护工培训是重要环节。培训可以分类,即区别专业护工和普通护工。前者需要专业技能,培训目标应该是向专业护士转变。后者以照料患者日常起居为主,更需要的是耐心、细致的优质服务。对护工的培训不是医院的责任,而应该由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负责,纳入扶持就业的“大盘”统筹考虑、安排,包括实施继续教育、职业院校发展和必要的培训补贴。

  从长远看,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个国情实际出发,破解“护士不够,护工来凑”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从年轻人进入职业教育开始,通过多种途径、政策支持,如高校护理专业学费减免、与就业培训衔接、纳入事业编制等,以增强护士职业的吸引力,营造理解、尊重护士职业的社会风气。(来源:劳动午报 作者: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