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五级工匠汇创新伟力 技能报国书南粤华章

2023-07-2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许接英 黄细英 王艳 马大为 徐亚辉 梁鸿杰 彭丹灵 黄嘉明 王蓝苓
分享:

  近年来,南粤大地,处处都在寻找工匠,处处都在书写和传播着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

  7月16日起,由广东省总工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南粤工匠》纪录片精编版,每逢周日在广东卫视播出。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广东省总工会倾力打造了15集《南粤工匠》精品纪录片,讲述20位获得“南粤工匠”荣誉称号的工匠代表的创新故事,于2022年11月18日首播,并登录腾讯视频、大湾区卫视等平台,全平台播放量超1.5亿次。

  《南粤工匠》的第二轮播出,再次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选树百名南粤工匠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自2016年起,广东省总工会连续7年发起开展“南粤工匠”选树活动,连续6年举办“南粤工匠”发布仪式。如今,已有100位高技能人才获得“南粤工匠”这一殊荣。

  他们中,有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的陆建新,有致力打造质谱仪行业民族品牌的周振,有研发出我国第一套自有知识产权“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的刘宇辉,还有“一股轴劲儿”“巾帼不让须眉”的王冰……他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推动广东制造业品质革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推荐学习百位“南粤工匠”过程中,省总工会联合有关单位,与主流媒体合作,采用条漫、海报等形式,打造劳模工匠地铁主题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组织各级工会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宣讲活动1.3万场,扩大了南粤工匠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南粤工匠”不是一劳永逸的称号。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开幕之际,记者回访发现,工匠们一直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

  2021年度“南粤工匠”、中广核工程有限公事专项试验资深专家周创彬表示,这两年,他一直在研究一回路水压试验供电关键技术,不断提升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并获首届广东省优秀职工创新成果,他还拍摄了相关视频参加本届交流大会。本届大会主题为“匠心筑梦,技能报国”,周创彬将这视为一种莫大的激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使我们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将依托工匠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守护核安全、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他说。

  2018年度“南粤工匠”、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学专家李建华也在致力于开发更符合国家和人民需要、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近年,他开发了两类产品,一类是黑光全彩镜头,另一类是高清大变倍镜头。两类产品都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结构形式,大幅降低成本和加工难度,并且提高了质量和性能。目前,两类产品都已做出,正在推向市场。

  2018年度“南粤工匠”、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附件业务中心总监刘明德告诉记者,近两年,他带领的团队有12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创新项目“飞机驾驶舱双距离无线电磁指示器(DDRMI)故障智能监测系统”于2023年获“南航首届机务智慧维修创新大赛”优秀创意奖;同时,工程技术团队加大了飞机部件深度维修的研究开发力度,近两年新获批深度维修项目27项。

  “‘南粤工匠’必须体现政治性和先进性,体现工匠精神和技能引领,体现广东特色和时代价值,是所属行业领域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广东省总工会印发的工匠选树管理办法中,这是“南粤工匠”始终不变的选树标准。

  打造五级工匠体系

  在广东省总工会的持续推动下,广东21个地市工会及县区工会,纷纷加入寻找工匠的行列,推出选树工匠活动,厚植敬仰工匠的氛围,培育工匠成长的土壤。

  2016年,佛山市命名首批30名“大城工匠”,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工匠评选制度的城市;2017年至今,广州市连续五年举办“羊城工匠杯”赛事600多项,赛出“羊城工匠”4700余人;2021年,深圳市总工会启动“深圳工匠”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已开展两批“深圳工匠”培育工作,累计将552名技能人才纳入计划,深圳市总工会还创新“深圳工匠”选育方式,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培育机制;在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对获评“宝安大工匠”“宝安工匠”的人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企业也行动起来。南方电网面向技能人员设立“南网工匠”等荣誉称号,与专家选聘、职称评定、薪酬绩效等紧密挂钩,畅通工匠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广大职工技能成才的内生动力。

  在选树工匠的热潮中,还有乔素凯、陈永伟、张路明等高精尖领域的技术精英先后被推荐为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南粤工匠、市级工匠、县区工匠、企业工匠,广东已形成五级工匠体系,加速推动广东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工匠故事——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电通信设计师张路明:

  让“声音”跨越山海

  深夜,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路明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张路明静静地坐在桌前,一边用电烙铁焊接电子元器件,一边记录实验数据。

  自去年参加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回来后,张路明就继续忙于攻坚通信设备模块,希望开发出更高效率、更高技术的电路设备,把设备做得更小,让声音传得更远,不断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无线通信领域公认的技术专家,张路明坚守岗位近40年,参与研制了四代短波通信系统产品,主持了三代短波通信系统设计,带领团队设计的产品解决了我国边海防通信难题,助力航母、新一代战斗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建设与应用。

  在无线通信领域,张路明被同事尊为“战神”。在我国某新型战斗机的科研攻关过程中,存在无线通信效果不佳的行业难题,业界厂家几乎无一应战。技术攻关期,张路明一直带领着项目团队,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挑战不可能。

  “我们项目团队前后对超过8种实现形式的机载通信设备进行对比试验,最终选出了最佳的实现方案,在此期间,共开展方向图对比,近场、拉距和远场辐射性能对比等试验上百次。”张路明回忆道,试验中,为了保证时效性,项目组成员多次饿着肚子进行试验,有时晚上十一二点才长途驱车返回;为了避免天气影响,周六周日全天加班做试验更是常态。

  最终,张路明团队研制的机载通信装备完美解决了难题,为提升我国下一代战斗机的远距离通信能力开创了先河。

  痴迷技术的张路明数十年如一日守在实验室。“平常我都在这儿工作,方便随时跟同事交流。”工作中的张路明毫无保留,将自己精湛的技艺传授给青年技术人员,并鼓励、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一直以来为我们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机会。”张路明表示,作为劳模工匠,将发挥引领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坚守岗位,带领团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让中国制造成为“精品”的代名词。

W020230726384180564234.jpg

张路明     单位供图

  2020年度“南粤工匠”、乳源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飞跃:

  潜心五年只为减薄0.01毫米

  “一款神奇的铝箔材料——Monobraze单层翅片箔……可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性能,还能实现热交换器和汽车轻量化。”近日,郭飞跃在微信朋友圈骄傲地晒出自己最新研发成果。

  汽车钎焊铝箔是一个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附加值产品,汽车的水箱、空调冷凝器用的材料就是钎焊铝箔。2009年起,郭飞跃开始主导该产品的开发工作。在不断的试验摸索中,他带领团队开发出公司首款汽车钎焊铝箔产品。

  产品开发出来了,并不意味着研发工作就此结束。除了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外,如何让三层复合材料更加轻量化,进一步降低客户原材料成本,是郭飞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能否将三层复合材料减薄到单层?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郭飞跃团队中诞生。针对普通单层翅片箔面临着在600℃高温钎焊条件下无法析出液体等多项技术难点,他与团队扎根研发一线,不断试制着不同合金成分样品。

  2018年,郭飞跃和技术团队开发出一款可以替代三层复合翅片的全球颠覆性新产品Monobraze单层翅片箔(以下简称“MB翅片箔”),只有一层合金,在600℃高温下也能析出液体,实现与三层复合翅片箔相同的钎焊连接效果。

  MB翅片箔的最薄厚度为0.06mm。虽然厚度与三层复合翅片箔相比,仅减薄0.01mm左右,却可以帮助下游客户降低原材料成本约3700元/吨。此外,MB翅片在脱翅(耐腐蚀性能)、耐熔蚀性能、钎焊后强度、芯体收缩等方面较复合翅片都具有明显优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荣获2020年中国铝箔创新奖(技术创新类),并在2019年和2020年获“最具潜力汽车材料创新奖”。

  五年来,MB翅片箔月销量增长近10倍。“如今,MB翅片箔已经给国内外近40家热交换器客户批量供货,且以每年50%的速度在高速增长。”郭飞跃自信地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引领整个车用空调两器行业翅片厚度往0.05mm—0.06mm发力。”

W020230726384184924534.jpg

郭飞跃     单位供图

  “羊城工匠”、广州地铁运营三中心车辆维保三部车辆检修师戴伟:

  地铁车辆的“保健医生”

  根据国际地铁协会(CoMET)披露,在全球42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运能利用度、运营服务可靠度、列车正点率等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数据和荣誉的背后,是以戴伟为代表的车辆检修师群体的不断创新。

  戴伟主要负责广州地铁4号线和7号线的车辆大修、架修电气系统相关检修、技术改造,以及日常疑难故障处理工作,如同广州地铁车辆的“保健医生”。

  “那时,地铁电气系统中很多配件需从国外进口,很多解决方案需要依靠国外技术。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弄清楚各种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工作原理,特别是牵引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戴伟记得,他从研究厂家的维修手册入手,一有空就看原理图,小到每一个符号、每一条走线,都要吃透,明白其作用与原理。有些超过自身认知范围的技术知识,实在摸索不出来,戴伟就去请教结对的带教师傅,跟着师傅边做边学。同时,戴伟有针对性地参加公司组织的培养项目,不断提升技能,逐步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车辆检修师。

  戴伟最自豪的是,去年,他牵头负责B5车ATC电路改造项目。该项目困难点很多,如列车预备用线留线不足、样车和批量车的走线布局不同等。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了解车辆结构,重新进行布线、走线,但操作的时候,每次走线的长度不相同,每根线的功能就不同,所以,必须保证线号对接率100%。

  “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细腻活。”最终,通过技术的运用、团队的合作,戴伟和团队攻克技术上的难点、痛点,顺利推动技术改造。

  在2022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戴伟获得广州地铁车辆检修工项目第一名,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评为“维修能手”,并获评“羊城工匠”。戴伟说,这份荣誉将继续激励他不断学习和沉淀,检修过程中,哪怕重复百次、千次,也要做到精益求精,以高标准、严要求去践行精检细修,保证供好车、供足车。

W020230726384188136591.jpg

戴伟    全媒体记者王艳/摄 

  “宝安工匠”、创维—RGB电子主任工程师余明火:

  研发5G+8K应用场景

  7月19日,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总工会联合石岩南工联会、黄峰岭工联会组织开展的“宝安工匠”认定宣讲会上,创维—RGB电子主任工程师余明火受邀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他,也是从平凡岗位中走出来的60名“宝安工匠”之一。

  余明火负责5G+8K产品及应用场景设计研发。当时,国外8K摄像机造价高昂,而余明火拿出的配有5G技术的国产8K摄像机,价格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有了好产品,自然要应用。2021年,围绕5G+8K的场景化应用,余明火团队完成了5G+8K智慧教育应用实验室和8K超高清影像实验室建设,将超高清系统方案推广应用到职业教育、远程诊断、宣传视频、广告制作及传播、新零售等行业。“比如,教学场景中,打开对准企业操作岗位的8K摄像机,配有的5G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8K超高清屏幕实时观看操作过程,清晰度堪比现场近距离观摩。”

  那段时间,余明火既要埋头研发,还要在全国推广5G+8K应用场景。“短短半年,我和团队出差30余趟,走过20多个城市。白天在外面跑,晚上在酒店继续处理邮件,基本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目前,由余明火牵头研发的5G+8K智慧教育应用实验室已在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逐步应用。8K超高清影像实验室项目成为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基金项目的核心部分。

  “被认定为‘宝安工匠’后,能结识到更多更优秀的工匠人才,拓宽视野,对生活和自我都有很好的提升。”余明火分享道。

W020230726384190759079.jpg

余明火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摄 

  “南网工匠”、南方电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研究员彭煜民:

  抽水蓄能的“安全卫士”

  彭煜民二十年如一日深耕抽水蓄能监控技术领域,解决了一批行业疑难问题,打破国外厂家技术垄断,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0年年初,彭煜民到广州蓄能水电厂工作,为了能更好了解技术原理,他查阅研究了大量外文资料,每天进厂房探究设备控制程序和运行逻辑,熟练掌握抽水蓄能机组监控系统的程序编制与调试技能,成功发现并解决广蓄B厂500kV联络线路无法跨厂充电等多项重大故障缺陷。多年来,他开展电厂黑启动系统研究、调速器监视系统研究建设等10多个科研和技改项目,解决了30多个生产技术难题,逐步成长为抽水蓄能机组监测控制的“行家里手”。

  90%的机组启停失败故障源于监控系统功能设计不合理,但一直以来,监控系统程序都由外方垄断,系统国产化迫在眉睫。彭煜民坚定“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心,自主开展机组设备仿真测试响应策略研究。他全心投入,吃饭、睡觉时,满脑子都还是控制逻辑,甚至半夜想到一个关键点时,从床上爬起来到厂房现场确认。经过两年的攻关,他设计开发了“抽水蓄能机组控制程序全工况动态仿真测试平台”,属国内首创。该平台在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应用后,提前发现并处理了100多个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程序缺陷。

  随着越来越多的抽水蓄能电站逐步投运,传统的各站点分散值班监控方式已无法满足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化运行的需求。为此,彭煜民提出一人多厂监控、信息敏捷辨识、便捷防误操作等技术方向,带领团队设计开发了国内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中控制系统,使机组由属地分散监控向远程集中监控转变,目前,已实现清远、深圳,以及海南省等抽水蓄能电站的集中控制,将原有控制效率提升了2—3倍,有力推动抽水蓄能管理向智能化发展。

W020230726384195203428.jpg

彭煜民     单位供图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黄细英 王艳 马大为 徐亚辉 梁鸿杰 通讯员彭丹灵 黄嘉明 王蓝苓

  责编:蒋灵茜

  二审: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