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所有点滴都是不可复制的珍宝

2024-01-04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许接英 王艳 黄细英 林婷玉 马大为 彭新启
分享:

  创刊于1994年1月4日的《南方工报》,今天迎来了30岁生日。

  三十而立!我们自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豪迈,更有“己欲立而立人”的情怀。三十年来,心系情牵南粤千万职工,我们见证,我们记述,我们陪伴,我们成长。一纸铿锵,卅载年华,始终热爱,初心不改。

  一路走来,千千万万的工会人和职工与我们肩并肩、心贴心,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今天,一起来听听他们讲述与工报的“结缘”故事。

  东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陈伟鹏:

  “始终让工人站在版面上”

陈伟鹏.jpg

  《南方工报》创刊30年,我与她的感情,却有32年。

  1992年,我入职东莞市总工会,上班第一天的工作内容就是部署基层工会订阅《南方工报》的前身《五月》杂志。两年后,《南方工报》正式创刊。工作多年,我见证了《南方工报》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南方工报》为广东工会工作的正面宣传付出的努力,我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有《南方工报》的影响。

  《南方工报》始终让工人“站”在版面上,围绕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职能,刊登报道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的工作动态和工作经验,展示基层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劳动风采。我经常翻阅《南方工报》,从中学习兄弟工会的创新经验,并更乐于看到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我走上了更高的岗位,但仍时时下基层为职工送服务、送温暖、送健康、送技能,帮助基层工会建设“创新工作室”,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宣讲,利用工会平台,畅通产业工人成才成长通道。

  寄语:我衷心祝愿《南方工报》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发挥广东工会主流媒体作用,办出特色,突出工味,越办越好!

  广州市总工会融媒体中心管理岗(退休职工)罗瑞雄 

  “这份报纸像我的亲密战友”

5_183719_b.jpg

  《南方工报》创刊30年,我与《南方工报》相遇相知有28年。

  1995年,在部队服役15年的我转业到广州市总工会,负责新闻报道工作。也正是在这里,我跟《南方工报》开始了一系列交集。刚过而立之年,满怀激情迈出绿色军营,我想要大干一场。可现实是有热情没方法。

  我的部长非常清楚我当时工作的难点出在哪里。有一天,她拿来一份当天刚出版的《南方工报》递给我,对我说:“你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空时,你要多看看《南方工报》……”

  从此之后,但凡有空,我都会把《南方工报》拿出来,翻、看、学。每期必阅,渐渐成为习惯。这份报纸像我的亲密战友,遇上一篇“好文章”或是一个“好标题”,我就会“依葫芦画瓢”写上几行,加深写作功底。

  自1995年我受聘成为《南方工报》通讯员以来,一直干到2023年8月正式退休。在通讯员岗位上,我积极为《南方工报》提供了上千条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并单独在《南方工报》发表100多篇文章。单位年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个人也每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寄语:期待《南方工报》能够继续用心耕耘、努力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成为更富现代气息、更有理想和朝气的工人爱看的报纸。

  江门开平市职工服务中心主任谭灿炬:

  “《南方工报》伴我10多年”

谭灿炬.jpg

  我与《南方工报》结缘于2006年,当时我在江门开平市总工会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形成了阅读《南方工报》的习惯,遇上一篇“好文章”,我会仔细研读,每每学有所得,便觉不虚“此行”。

  自在《南方工报》发表第一篇消息开始,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我积极为《南方工报》提供了上百条新闻线索和素材,并在《南方工报》发表100多篇新闻报道。个人多次被评为单位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我也因为迅速向单位领导反映开平“托举哥”的事迹,及时参与江门、开平和长沙街道办三级工会慰问开平“托举哥”并作报道而获得了《南方工报》的好稿奖。

  现在,我虽然不再负责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但《南方工报》仍每期必读,看到熟悉的记者、通讯员名字仍倍感亲切。有时遇到新闻报道的好素材仍乐于向《南方工报》记者提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南方工报》相伴相随。

  寄语:希望《南方工报》能傲立新时代潮头,更多报道新生代工人阶级,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成为更贴近职工群众的工人媒体。祝愿《南方工报》越办越好。

  潮州市总工会组宣部部长、四级调研员刘胜坤

  “期待《南方工报》‘立’而有‘力’”

刘胜坤 采访对象供图(发行会时有他的图,此图不满意可以在系统稿库查搜).jpg

  我初识《南方工报》是在2007年,那时她才13岁,豆蔻初长,青涩、懵懂,但阳光、奔放,给了我这个工会战线的“新兵”以滋养和力量。十多年来,她一直伴我由金色年华到不惑之年再到渐知天命,终至成了我知心的良师益友。

  三十载辛勤耕耘,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拼搏进取,三十载推陈出新,《南方工报》愈加从容、自信和蓬勃了。我看到了她从“关注劳动,一心为工”到“办工人爱看的媒体”的真情告白,看到了她从“每周出三期的工会周刊”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茁壮成长。

  寄语:三十而立,30岁的《南方工报》无疑是“立”起来了。我向她表示衷心的祝贺的同时,还希望她更有“力”,要有立足南粤,放眼全国,深耕工会领域的服务力;要有内容为王,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用心打造全省工会媒体矩阵的创新力;要有突出“工”字本色,坚持为职工发声,为工会服务,讲好工人故事、工会故事,传播工人阶级正能量,建设职工精神家园的引领力。

  珠海市气象局四级主任科员杨丽蓉:

  “新年的第一份礼物,是被记得的幸福”

杨丽蓉.jpg

  新年的第一份礼物,是被记得的幸福。《南方工报》创刊30周年了!

  2008年底,我加入工会大家庭,也因此和《南方工报》结缘。没事喜欢写写小作文的我负责新闻宣传和活动策划,经常和记者一起上海岛、下企业、跑工地,去聆听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故事。他们之中,有行业翘楚、有普通工人、有技术精英、有知名工匠……他们或脚踏实地、或默默奉献、或勇挑重担……他们的平凡和伟大都被《南方工报》用文字、镜头记录。一个又一个劳动者的故事,见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会服务实践硕果,我们感动并被激励;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展示了中国工会组织乃至中国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变迁的脉络,我们欣喜并满怀敬意。

  寄语:韶华如驶,时间的指针向前拨动一年又一年,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的每一天都弥足珍贵,所有的点滴都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未来的每一天,《南方工报》的文字和镜头仍然会紧随劳动者的步伐,与时代同频共振,记录万里山河人间烟火,我相信!

  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区工商联副主席胡小燕:

  “‘海燕信箱’为我的履职打开了一扇窗”

胡小燕2.jpg

  今年是《南方工报》创刊30周年,也是我与《南方工报》结下深厚友谊的第13年。

  2008年3月5日,作为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我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由于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QQ号码,我的手机常被“打爆”,邮箱常常爆满,一天最多时有上千个未接来电和上千条短信,其中大多是农民工群体向我倾诉和求助的内容。那时感觉压力山大,不知该如何通过一种有效方式,能在本职工作之余履行好代表之职。

  就在我一筹莫展时,2010年6月,在广东省总工会的帮助下,我和《南方工报》合作开设了“海燕信箱”专栏。专栏原文刊登农民工来信,并由法律专家解疑释惑,重点个案还由“记者跑腿”维权,开启了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法律专家“链接履职”的模式,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反响。“海燕信箱”为我的履职打开了一扇窗,五年代表期间,我共提出了20份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寄语:这些年,《南方工报》在不断改版升级,但初心一直未变——“办工人爱看的报纸”。未来,希望《南方工报》继续为劳动群体发声,把更多好作品带给劳动者,同时,也祝《南方工报》越办越有声有色。

  广汽集团工会女职委主任祝春:

  “学习、赋能,提升自我的增值器”

祝春.jpg

  因为做企业工会宣传工作,我结识了《南方工报》,成为一名通讯员。在我心中,《南方工报》不仅是企业展示的平台,更是学习、赋能,提升自我的增值器。

  《南方工报》经常组织培训,教我们如何捕捉企业亮点,用手中的笔,反映职工面貌,记录企业变迁。记忆最深刻的,是2014年,我作为代表参加广东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其间,《南方工报》记者采访我,谈到自己理解的“维权”,认为工会应该坚持集体协商“理性化”,开展企业与员工一体感建设,努力寻求企业发展与员工经济利益关系的平衡点。

  2021年,以广汽集团职工组成的广州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城市工会集体协商竞赛,获得全国亚军。当时,《南方工报》记者采访了我们,媒体大篇幅的宣传报道,鼓舞了职工的信心和士气。我作为领队,以此为契机总结竞赛经验,将竞争中的收获运用到工作实践。

  寄语:宣传也是一种力量,我祝愿《南方工报》越办越好,紧跟时代节拍,持续报道好广东基层工会工作,讲好产业工人故事,为广东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南粤工匠、广东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唐奇:

  “广大职工的及时信息看板”

唐奇.jpg

  我是《南方工报》的忠实读者,《南方工报》也是我至今为数不多仍坚持看的一份纸媒。相伴1000多个日日夜夜以来,我既是一名普通读者,偶尔也有幸被采访报道,可谓“交情颇深”。

  “办工人爱看的媒体”——报纸语言的朴实无华却深刻且生动。“拙朴”看似容易,这背后对内容的用心选择和对用语的精心打磨往往意味着大量的工作,由此也看出了办报人的良苦用心。“准确、易读”在当下各种“信息飞满天”的时代,应是一股清流了。通过《南方工报》,不仅可获得准确的政策内容传递,更是广大职工的及时信息看板,亦能看出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

  《南方工报》一路走来,始终像一个淳朴少年,希望未来不管过了多久,不管经历多少,依然坚守“办工人爱看的媒体”,依然做当初那个少年。

  寄语:人生三十而立,我们向前常会踌躇满志,回想则多是岁月温情,文字也是同样有温度和有生命的。希望三十而立的《南方工报》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守住初心,越办越好,一如当初那个朴实真诚的少年,行稳致远。

  梅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副主席叶华安:

  “讲好更多工会故事,传递更多职工心声”

叶华安2.jpg

  在《南方工报》创刊30周年的特别日子里,让我想起了刚进入工会系统工作时陪同记者采访劳模的快乐时光:2009年五一前夕,我接到领导指派的工作任务,带领《南方工报》记者前往基层一线采访劳模代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近距离与记者面对面接触,发现工报记者对工会业务知识十分精通,能够将劳模的奋斗故事鲜活呈现在《南方工报》上,受到企业工会干部的尊敬与认同。自此,我养成了每天阅读《南方工报》的习惯,以便帮助自己提高工会业务水平。

  让我感动的是,《南方工报》记者常常深入梅州一线现场,帮助工会与企业挖掘工作亮点,为梅州工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三十年来,《南方工报》能对工会各项业务开展全面宣传,积极打造工会网络平台,聆听职工心声,凝聚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梅州工会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寄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衷心祝愿《南方工报》在工会宣传战线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能够继续创新宣传形式,讲好更多工会故事,传递更多职工心声。

  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嵌瓷工艺社嵌瓷工艺师许令余:

  “我和《南方工报》同龄”

许令余 摄影林景余。.jpg

林景余/摄

  我和《南方工报》同龄!今年也30岁了!

  2023年10月9日,我与《南方工报》初次结缘。当时,我作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参加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南方工报》邀请,在会议驻地观看第七届“南粤工匠”发布仪式。

  正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南方工报》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有工余时间,我都会去浏览《南方工报》电子报,这也逐渐成为我现在每天“打卡”的一件事情。

  通过《南方工报》,我了解到工会的各项职能、职工的权益保障和活动等产业改革热点、社会热点、经济热点,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工会性质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

  《南方工报》三十年来“关注劳动 一心为工”,初心不改,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嵌瓷传承人,《南方工报》的关注让我有了投身嵌瓷工艺事业的更强大动力。接下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继续投身于嵌瓷工作,将嵌瓷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寄语:感恩《南方工报》的温暖陪伴,希望《南方工报》能报道更多工会的新闻,续写更多职工群众的故事,祝愿《南方工报》再创佳绩,续写新的辉煌!

  (来源:南方工报 统筹:全媒体记者詹船海 执行: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王艳 黄细英 林婷玉 马大为 彭新启 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责编:黄瑜

  二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