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之同是“娘家人”②】“因为心明,所以灯塔长明”

2024-01-16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徐丘濂 桂子霖
分享:

1198126.jpg

  原标题:记者与工会干部登上舢舨洲岛慰问“航标夫妇”(引题)

  “因为心明,所以灯塔长明”(主题)

W020240115576116884016.jpg

  本报记者(左)与黄灿明在擦拭灯具。全媒体记者王白玉/摄  

  时间:2024年1月12日,农历腊月初二

  地点: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辖区舢舨洲灯塔

  “嗖”地一下,快艇急转弯驶入避风港。只见一名身着海事制服的男子在岛上巡逻,他身姿挺拔,健步如飞;一女子埋头打扫落叶,围绕在她身边的还有三条狗和十几只觅食的鸡,眼前一片祥和。

  这是位于珠江出海口的一座孤岛——舢舨洲。岛上有一座百年灯塔,为过往船只提供指引。守护灯塔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航标工黄灿明和他的爱人郭丽珍。自1999年起,夫妇二人克服困难,坚守孤岛8000多个日夜。

  1月12日清早,记者随广州航标处工会一同登岛慰问黄灿明、郭丽珍夫妇,亲历他们的一天。

  维护保养灯具、电池、太阳能板、雷达应答器、雾号等航标工具是夫妻俩重要的日常工作。他们一人拎工具箱、一人提水桶,登上顶楼主灯。由于顶楼空间有限,楼梯位置被压缩、放置角度几近垂直,夫妻二人却如履平地。记者战战兢兢,双手抓住楼梯扶手,一步步紧随其后。

  在不足两平方米的圆形空间里,有一主一副两盏航标灯,每天都要检查七八次。老两口一人检查灯具,一人擦拭玻璃。记者也拿起抹布加入清洁工作,主灯分为两层四个面,层与层之间最易积尘,只得将抹布平铺进去,再从另一边来回拉扯,抹走灰尘。阳光透过窗玻璃炙烤着室内,记者的脸被晒至通红。“现在是灯塔最舒适的时候,酷夏这里最高有50多摄氏度呢。”郭丽珍见状笑着说。

  “眼下有困难需要工会解决吗?”休息间,广州航标处工会干事问候黄灿明夫妇。记者送上一副春联,春联上书“东方海阔升龙日 永世心明护塔灯”,横批“航标世家”。

  “沉甸甸的。”接过春联,黄灿明夫妻很是开心。“‘龙日’是指龙年的太阳吧?”黄灿明问。“是的,往深理解也是中华民族的太阳。”记者回答,“上联描写了守塔人每天所见,也寓意海域平安,民族兴盛;下联道出守塔人的劳动精神和爱国情怀,因为心明,所以灯塔长明。”黄灿明频频点头,若有所思。郭丽珍手指春联上的“明”字对爱人说:“这也是你的名字。”

  黄灿明煮好浆糊。呼呼的风吹得春联乱飞,记者赶忙将春联压住,和老两口一起贴好上联。正想用浆糊刷下联时,浆糊已被大风吹干成团,众人只得把成团的浆糊一一推开在春联背面,然后迅速贴在墙上。

  “有年味了。”黄灿明、郭丽珍二人端详着贴好的春联,笑了。

  ●记者手记

  再难也要去现场

  乘坐快艇从海事局南海海巡执法总队南沙码头出发,经过25分钟航行,到达舢舨洲。恰逢低潮期,快艇吃水不足,无法靠近码头,记者一行六人只得脚踩裸露湿滑的礁石匍匐上岛。算上前一天登岛不遇,这已是六人第二次来访了。

  在恶劣的条件中,坚守、奉献与爱是黄灿明、郭丽珍的主题与日常。工会人面对面的一句“你好吗?”“有困难找工会”,直达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同样,记者再难也要到达采访现场,去体验,去思考,将身心置于现场与受访人之中,方能写出鲜活有力的文字。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桂子霖

  责编:蒋灵茜

  二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