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代有匠才出 各领风骚数十年

2022-04-29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林婷玉 彭新启 马大为
分享:

■2021年“南粤工匠”发布仪式现场 资料配图.jpg

2021年“南粤工匠”发布仪式现场  资料配图


  南方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艳 林婷玉 彭新启 马大为)伶仃洋上,一桥飞架三地,这座总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令人瞩目;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四座超400米的摩天大厦,令人叹服;活灵活现的潮州木雕和“死而复生”的铜凿剪纸,令人咋舌……这些传奇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产业工人孜孜以求的努力与夜以继日的付出,更是各行各业劳模工匠们锲而不舍的传承、创新和引领。

  这样的匠心匠造,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温暖着、激励着我们。我们不禁要问,南粤工匠何来?粤匠精品何如?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缘何选在广东启幕?且随南方工报记者的视角一起来探访究竟。

  环大湾区,海风阵阵;南粤大地,人才辈出。

  2022年1月7日,由广东省总工会、省委宣传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1年“南粤工匠”发布仪式在广州举行,新一年度的10位“南粤工匠”揭晓亮相。至此,由广东省总工会发起的“南粤工匠”选树活动已持续开展六年,共有100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获得“南粤工匠”这一殊荣。

  曾记得六年前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3天后,广东省总工会下发通知“寻找身边南粤工匠”,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告精神,开启高标准遴选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通道,一大批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匠人才,从幕后走到台前。

  高标准遴选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曹祥云,2016年广东省首届20名“南粤工匠”之一,一位创造了用叉车开瓶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传奇人物。从曾经找工作四处碰壁的小人物,到站到“南粤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的聚光灯下接受表彰,他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南粤工匠”选树的尺度。

  2002年,初到珠海打工的曹祥云,学历低、没技术,用了两个月才觅得一个进格力电器做搬运工的机会。工作很累、很苦,他却特别卖力,一组空调60台,总是一口气搬完,一边肩膀磨烂了就换另一边,成了工友口中的“拼命三郎”。一年后,曹祥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叉车驾驶资格证,转行做叉车司机。为磨练技术,他花了半月工资,买来23箱啤酒,夜以继日地苦练一项绝活:用叉车的货叉开啤酒瓶盖。一直练到“开盖后百分百不损害瓶身”的境界后,他便在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屡屡夺冠。在央视的挑战类节目中,他开叉车三分钟内成功开启30个瓶盖,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举成名。

  在曹祥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技能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性、广泛性,也看到了工匠人才必备的肯钻研、不服输、有韧劲的精神特质。记者在梳理100位南粤工匠的事迹时发现,他们有的是行业技术能手,有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有的引领制造业发展……他们的政治品格必然过硬,业务能力一定突出,个个身怀绝技,在各自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刷新着一次又一次的“广东纪录”、“中国纪录”,乃至“世界纪录”。

  据了解,南粤工匠的选树活动在前四届保持每年20名的规模,之后,为了更集中更精准地高标准遴选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改为每年推选10名。南粤工匠的选树标准也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完善。始终不变的是:南粤工匠必须体现政治性和先进性,体现工匠精神和技能引领,体现广东特色和时代价值,是所属行业领域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十六个字对工匠精神做出了重要论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在省总工会的持续推动下,广东21个地市工会及工厂企业纷纷加入“寻找工匠”的行列。2016年,佛山市命名首批30名“大城工匠”,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工匠评选制度的城市。2017年至今,韶关市总工会举办了三届“韶关工匠”评选活动,每届评选10名韶关工匠并予以学习提升资金1万元。2019年起,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制定一套可量化职工技术水平且易操作的工匠评定指标体系。

  全方位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

  “南粤工匠”颁奖典礼、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劳模工匠宣讲进校园进企业……为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并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省总工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南粤工匠”学习宣传活动,通过集中的表彰、报告、宣讲、宣传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让工匠故事贴近大众,成为榜样和标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思想引领的旗帜。

  “朋友们都说,你也是明星了!”南粤工匠李建华是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他在朋友的口中得知自己的形象海报上了地铁的公益广告后,情不自禁地说,“感觉很自豪,很有成就感,说明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然,压力也更大了,一定要努力工作,才对得起这个称号。”

  据省总工会相关部门介绍,从2020年起,省总工会推动对“南粤工匠”获得者按程序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工匠”选树活动中,涌现出了像陆建新、周振、刘宇辉等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事迹突出、体现广东特色的工匠人才,还有管延安、乔素凯、张路明等行业佼佼者先后被推荐为大国工匠。这些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传统工艺、尖端科技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为推动广东制造业品质革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常态,学习工匠、争做工匠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2019年以来,韶关市总工会先后到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市技师学院等学校开展“传播工匠精神 培育明日工匠”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邀请南粤工匠钟国建、陈科,韶关工匠李福运等为师生作宣讲,向大家分享立足岗位、勇于探索的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向工匠学习,传承工匠精神。其中,仅2021年就组织开展了劳模工匠宣讲活动17场。

  在佛山市南海区,更是打造了全国首个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展馆——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以下简称“工匠馆”)。数据显示,自2017年年底试运营以来,工匠馆的“朋友圈”遍及24个省、市、区,以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珠三角地区弘扬和展示工匠精神的重要窗口。馆内陈列的展品,都是来自珠三角各地市的匠心之作,既有“大国重器”,也有“人间烟火”,包括广州珠江牌立式钢琴、广船国际制造的“粤龙九号”盾构机(模型)、深圳大疆无人机、“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佛山一汽-大众高尔夫解剖车、20多年仍可点火开机的“万和”牌首批热水器、产自中山的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在这里,访客能近距离地触摸到“广东制造”的匠心脉动。

  责任编辑:蒋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