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全国人大代表有关建议获相关部委答复

2023-02-22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许接英
分享: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去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团的代表们聚焦新时代产业工人,围绕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认定、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这些建议办理情况如何?近日,记者从省人大常委会获悉,代表们的建议已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答复。

  建议: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

  答复:将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近几年人才市场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在2%以上,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高技能人才占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5.2%,发达国家为35-60%。”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技师学院副院长杨珍在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的建议》中指出,当前,技能型工人短缺已成为企业用工的主要问题。

  杨珍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和社会大环境影响,人们不愿意选择工人职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同时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各项待遇保障比较弱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技术行业。

  为此,杨珍建议,对工人贯彻终身教育原则,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加快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促进技术工人在晋升、薪酬、福利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完善技术工人的评价体系,引导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答复函中表示,杨珍的以上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提供了重要参考”。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近年来,中华全国总工会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着力发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作用,与成员单位协同联动,积极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五年来,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

  下一步,中华全国总工会将在全面总结“产改”五年改革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推进“产改”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培养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

  建议:推动技能等级证书跨区域互通互认

  答复:将加大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力度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国家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内容。2020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出《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实现“谁用人、谁评价,真正让企业说了算”,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技术经理杨飞飞看来,此举有利于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评价与培养、使用与激励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但他同时注意到,随着社会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推行,也衍生出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是依托企业进行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内容会更多地和企业现实生产情况相结合,比如评定的标准、所使用的设备等,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二是社会化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因具有偏向性,导致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流动性受到制约,企业与企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互不认同。

  为此,杨飞飞建议,解决好职业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行业、企业、院校等共同参与,在认证方式、标准体系、职业分类、考试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建共评共治共享,使得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既发端于产业、反映岗位需求,又能跨区域互认互通,促进人才的流动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减缓企业在技能人才方面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

  对此,人社部答复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具备开放性,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院校均可申请。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力度,组织制定新职业标准,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对于征集到的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经人社部组织评估论证后,将及时上升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行业)可依托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的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院校等开发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经人社部审定后,将作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予以颁布。

  人社部同时答复称,目前在人社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时,均以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为评价基础,因此,从上述两类机构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具有同等效力。下一步,人社部将加大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力度,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跨企业、跨区域互通互认,为技能人才流动和发展保驾护航。

  建议:加快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

  答复:将各司其职合力推进两者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历史关系同源、办学目标相同、培养方式相通、教育对象日趋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管理体制不同,缺乏统筹协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无序竞争甚至是内耗。”

  在2022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秉记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存在专业设置重叠、同质竞争加剧、公众认知混乱等问题,以致降低职业教育整体认可度和吸引力。

  他认为,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顶层制度设计上,职教体系管理涉及教育、人社和各行业部门,存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等问题;另一方面在于上层统筹力度、部门协调机制和职技校际交流等各层面的融通,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

  为此,李秉记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设计,立足类型教育定位,梳理、优化两个职教体系的竞合关系,加快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融合发展,进一步探索统一两者人才培养及评价标准,研究出台两者学分互认、证书互认、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等。

  教育部在答复函中表示,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等多部门已形成相互配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局面。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地方政府也相应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统筹协调职业教育的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有力促进了政府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下一步,教育部将在抓好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协调机制,高效协同,各司其职合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融合发展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等。据了解,截至2022年6月,已有80所技师学院按规定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责任编辑: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