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故事】缝盘工周湖贵:“简单的事,也要用心做”

2024-03-14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分享:

  原标题:

  缝盘工周湖贵:(引题)

  “简单的事,也要用心做”(主题)

2.jpg

  周湖贵正在缝盘。 全媒体记者王艳/摄

  “袖子有针边,正常都是刮2条辫子,每个人的手法不一样,我喜欢用大拇指刮。”3月5日,在广东印象派服装有限公司车间,缝盘工周湖贵拿着一块毛料织片,一边向记者演示套口缝盘操作,一边讲解道,“拿片子的这只手一定要平着针,缝的时候不会漏针。”一件毛衣从无到有要经过大大小小十几个步骤,设计师将毛衣的参数、款式、花色输入电脑,再由全自动的电脑横机将毛衣的布片织出来,周湖贵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布片缝合在一起。技术难度并不大,但要做精细,需要长期磨练。她就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10多年,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好手,还夺得2023年东莞市毛织缝盘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并被东莞市总工会授予“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称号。

  10年坚守缝盘一线

  周湖贵是河南洛阳人,2000年,她初中毕业后跟着亲戚来到东莞,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常平镇的一家服装厂做缝盘工,“上班前,我还自费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了入门知识,进厂后,老师傅带了两个月,才慢慢上手。”就这样,她从最初笨拙地数眼、穿眼到熟练地完成拼接、上袖、合身;从看别人如何做,到能挑撞、补漏眼、看图纸。

  车间里,手快的缝盘工10多分钟可以做成一件毛衣,周湖贵往往需要1个多小时,力求做精、做细,就是质量第一。她告诉记者,缝盘是影响一件成衣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比如常见的漏眼,也就是说上眼穿在针与针之间的空位处,拆纱后活口容易脱落,一件衫如果超5粒漏针一定要返缝。还有刮边不直行(一行过),不但缝线辫子行数不直,形成弯曲,且衫片有缺口,就不美观,“我慢一点做,瑕疵品少一些,收入也高一些。”

  除了回老家带孩子的6年,周湖贵一直在东莞做缝盘工。她工作的缝盘机还和10年前一样,但客户变了。以前,她们做的是批发的成品,款式简单,没有很多配饰。现在,客户都是直接来厂里定制毛衣,款式时尚,工序也多。不管是哪款衣服,每次坐到缝盘机前,她总是严格按照缝盘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对待每件产品,时刻以“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下道工序就是顾客”来警醒自己。

  重复的事用心做

  采访期间,周湖贵一直坐在缝盘机前,重复着简单的动作,但她却说,“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才是工匠精神。”

  缝盘工是毛织行业中一个特殊的工种,也是毛织行业目前唯一不能用机器取代的关键工种。毛织产业作为大朗镇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逾20万人,但缝盘工却难招,原因是缝盘工需要近距离长时间盯着针盘,年轻人吃不了这苦。同时,缝盘工属于技术型工种,刚开始学习缝盘的生手工资只有3000多元,技术熟练的老缝盘工每月才能拿到8000多元。

  “车间的缝盘工基本上是80后,同事们常说,等我们退休了,就找不到人做缝盘了。”周湖贵说,做缝盘工作比较适合女工,有职业的稳定性,“这岗位给我们这些文化不高的人提供了一份稳定的生活来源,我也很庆幸当初自己沉下心来学一门技艺,现在人到中年,还是靠这门手艺吃饭。”

  “我很满意现在的收入,相信只要肯钻研,还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手里拿着东莞市毛织缝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证书,周湖贵充满自豪地说。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王艳)

  责编:刘晓丹

  二审: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