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粤职工的别样春节:在“第二故乡”遥祝老家亲友“过年好”

2021-02-19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
分享:

  守在灶前,厨师张秀栓给留穗过年者张罗团圆饭;赶早回岗,环卫工人刘小华运走人们在除夕夜留下的垃圾;笑语盈盈,工会干部石海媚陪伴千名职工留厂欢乐过节……这个春节假期,不少外省职工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在了广东。他们中,有人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有人千里通讯,互寄祝福。本报记者新春走基层,探访各地工厂、工地、饭店、酒店等场所,捕捉留粤职工的别样春节画面。

  四川夫妇在“第二故乡”过大年

  时间:2021年2月9日(年廿八)

  地点:汕头裕美制衣厂

  人物:蒲树林、寇慧

  职业:车缝工

290424_tpzz_1613621498626_b.jpg

▲蒲树林夫妇 林婷玉/摄

  “哒哒哒”……2月9日,快过年了,汕头裕美制衣厂(以下简称“裕美”)仍旧传来缝纫机“赶单”的声音,四川籍车缝工蒲树林夫妇打算留汕过年,“不想闲着,多挣点钱”。

  坐在工位前,十指翻飞,动作娴熟,不一会儿,一件衣服的内里就缝好了。蒲树林动作迅捷,他妻子寇慧也是位多面手,从包装岗到车缝间支援,可胜任车缝、包装、熨烫等岗位。

  蒲树林和寇慧都来自四川渠县,到汕头已20年,“这里俨然成了第二故乡”。他们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附近都是和他们一样在汕头打工的异乡人,仅裕美就有不少来自四川、江西、广西等地务工人员。

  蒲树林告诉记者,今年过年公司给每位员工都发了补贴,年前1000元,年后开工1000元,留汕过年的员工另发600元补贴,夫妻俩凑起来能拿不少钱。他们打算把这笔钱投入到两个孩子的教育经费里。

  蒲树林和寇慧有两个孩子,大儿子考上成都理工大学读地质学专业,小女儿还在读高中。“两个孩子都在读书,生活开销比较大,幸好我们俩收入还算稳定。”寇慧说。

  当天下班,蒲树林拉着寇慧去菜市场买菜,邻近有几个菜市场,购物非常方便。最靠近出租屋的菜市场有寇慧喜欢吃的盐焗鸭爪和卤鸭爪。买完菜,夫妻俩走回位于龙湖村里的出租屋,他们住在8楼,没有电梯,寇慧边走边调侃说,“楼层高采光好”。

  走进夫妻俩在汕头的小家,面积不大却温馨整洁,寇慧迫不及待把公司发的过年大礼包展示给记者看,有糖果和粮油,夫妻俩的双份大礼包“占据”了家里不少的位置。受潮汕文化影响,夫妻俩的客厅也常备工夫茶具,一有客人串门就沏茶招待。

  在蒲树林和寇慧的带动下,不少家人朋友也在汕头工作生活,蒲树林的亲妹妹一家在龙湖村附近开了理发店,两家人经常串门、互相照应。“妹妹在汕头买了房,除夕夜我们在她家新房子里过,一起吃年夜饭。”

  今年春节,为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广东倡议在粤务工人员尽量留粤过年,减少出行和聚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裕美是汕头市一家大型制衣企业,有近千名员工来自省外,企业通过发大红包、发过节礼包等暖心之举留住这些外地员工在汕过年。据统计,今年裕美有超过一半和蒲树林、寇慧一样的“异乡人”,响应政府号召,留汕过年。

  守着火红的灶,为留穗者的团圆饭掌勺

  时间:2021年2月11日(除夕)

  地点:广州酒家集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南沙分公司

  人物:张秀栓

  职业:厨师长

290426_tpzz_1613622149031_b.jpg

▲张秀栓端出他的拿手名菜——“生财好事、大吉大利” 马大为/摄

  除夕这天,张秀栓早早起来,赶在7点前回到厨房。到达公司门口,张秀栓看到同事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测温机器人正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劝告客人戴好口罩,还能扫码取号。

  春节期间,广州酒家集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沙分公司特意给员工配发印着“Happy 牛 YEAR”字样的红色口罩,看起来很喜庆。

  穿戴好厨师服,站在火红的灶台前,张秀栓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今年,公司推出一款 “家有喜事”盆菜,大受客人欢迎,接连数日订了一百多单。尤其是在除夕,一个上午就有60多个订单要送出。这款盆菜中有鲍鱼、海参、花胶、翅群、瑶柱、猪手、九节虾、凤中皇等食材,底部则是山药、香芋等配菜,非常丰富。备好食材、加工、摆盘、打包、封膜……张秀栓刚忙完盆菜的配送,今天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不少“老广”早早订好了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他们有一道必点的菜——“生财好事、大吉大利”。这也是张秀栓的拿手好菜:把猪脷用白卤水卤好后切片,高汤浓汁煨熟蚝豉,再取来一个碗,用冬菇打底,装进猪脷和蚝豉,直接倒扣在盘子里,四周摆好焯烫过的生菜,浇上汤汁,趁着热气劲端上桌,色、香、味、意俱全。许多顾客吃过这道菜,都啧啧称赞,给张秀栓的厨师纸留言表扬夸奖。

  “让顾客满意,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张秀栓说,厨师不能有思想枷锁,“老菜”可以“新做”。最近,张秀栓琢磨出一道金枝虾球来,“以往调配虾球常用糖醋,我改用黄皮汁,加入少许糖,颜色看上去是淡淡的金黄色,味道略酸,有一股清香味,非常开胃,老少咸宜。”

  身为河南人的张秀栓在广州待了23年,现在每天都要喝老火汤。很多人讶异于他是怎么成为粤菜师傅的,而且粤语讲得不错。张秀栓表示,回想起刚到广州时,他经常缠着厨房里的广州人教自己说粤语,从“系边度”“系边个”学起,后来能听懂大部分了,慢慢地也能流利地沟通,对广府文化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干厨师这一行,每逢节假日都是最繁忙的时刻。国家鼓励就地过年,不少在穗务工者选择留下,“我们的坚守也能给他们的团圆饭多一个选择。”张秀栓表示。除夕这天,公司也给员工们加了餐——今天有烧鹅,明天有白切鸡,水果、糖水每天供应。

  前段时间,公司还给张秀栓送来了慰问品,有很多好吃的点心,其中有小孩爱吃的咖喱鱼蛋和椰汁年糕。“自己舍不得吃,都给孩子寄回去了。”张秀栓说,他的老婆和孩子都在河南老家,每年春节都没法陪伴他们,既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感到愧疚。晚上收工,张秀栓跟家人视频通话,聊了很多很多。

  “把回家车票退了,守在抗疫一线”

  时间:2021年2月11日(除夕)

  地点:广州从化区某隔离酒店

  人物:阮航

  职业:客服经理

290303_tpzz_1613632296062_b.jpg

▲年三十,阮航在食堂吃到了工会送的盆菜  叶灿辉/摄

  2月11日,大年三十,广州从化区某隔离酒店内略显冷清。安保人员、医护人员、服务员、酒店经理,所有人都在各自岗位上严阵以待。酒店客服部经理阮航说,出于防疫需求,隔离酒店必须控制外来人员进入。除了中餐厅门口摆放的年花年桔,酒店里的过年气氛不浓。

  阮航是湖北黄冈人,今年过年没有回老家,和老婆孩子一起留守在从化。这是他在酒店工作10年来,头一回没回老家过年。“为了响应政府就地过年号召,我把之前买好的车票都退了。隔离酒店的工作比较特殊,我必须有大局观,舍小家为大家。”

  2020年对阮航来说是充满使命感的一年。作为酒店客服部经理,他发挥带头作用,勇于担当,坚守在抗疫一线。每一批隔离人员到酒店,他都穿好防护服帮忙搬运行李、送餐、送快递。隔离人员离开后,他会亲自到房间打扫卫生。“我们就像管家一样,照顾好隔离人员的衣食住行,给他们送上贴心的关怀。”阮航说。

  每一个有隔离人员到店的夜晚,阮航都留在酒店值班。他的办公室里长期放着两箱泡面。“泡面是最容易解决温饱的干粮。女生熬夜比较辛苦,男同事就应该多担待点。”阮航说,“每次接待隔离人员时,都有怕被感染的担心,但我从业经验丰富,比其他同事心里更有底。”

  2020年年初,湖北黄冈疫情严重。阮航在当地勇敢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在隔离村庄为村民送菜。有过这样的抗疫经历,再次面对风险时,他更坚定地冲锋在前。酒店收到的8面锦旗和上百封感谢信,代表着酒店隔离人员对阮航和同事们贴心服务的肯定。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每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没出来前,酒店工作人员都会自发地减少回家的频率。大年三十这天,是阮航一周以来第一次回家。这天下班后,他回家陪老婆孩子看春晚、抢红包,向老家的父母、亲戚视频拜年。“如果酒店有什么突发状况,我们哪怕在家吃着年饭,也会第一时间回来处理。”

  阮航说,自己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我的家乡情结很重。不管大城市多么繁华,家乡永远是我心里最特别的地方。过完年,老家房子会拆了重建,本想带孩子回去留点记忆。现在回不去,只能留点遗憾了。”

  春节前,从化工会到酒店慰问,向工作人员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还送来盆菜。“非常感动,感受到党和政府、工会对我们一线抗疫职工的重视和关怀。”阮航说。

  阮航的新年愿望非常朴素:“继续做好酒店各项工作。希望工作顺顺利利,家人身体健健康康。爸爸妈妈,你们在老家也辛苦了。希望你们能照顾好自己。我节后再找时间回去看你们!”午餐时间快到,阮航又投身到给隔离人员送餐的工作中去。

  “过节在岗,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时间:2月12日(大年初一)

  地点:广州从化区

  人物:刘小华

  职业:环卫工

290309_tpzz_1613632196281_b.jpg

▲大年初一清晨4点半,刘小华准备开始新年第一天的工作 叶灿辉/摄

  大年初一清晨4点半,城市一片安宁,路上没有行人。昏黄路灯下,蓝黄相间的荧光服饰格外显眼。扫帚与水泥路面摩擦发出“唰唰”声,环卫工人在清扫树叶和垃圾。

  47岁的刘小华来自湖南邵阳。今年因疫情防控要求,她独自留守广州过年。“我主动要求留下的。春节期间垃圾非常多,环卫行业都比较忙,大年初一上班是正常的,过节也总要有人在岗保洁,我习惯了。”刘小华说着,脸上始终带着朴实的笑容。

  每年春节,对独自在异地过年的刘小华来说,热闹都是别人的,而自己的工作任务,是做好保洁工作,让大家过年也享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社会环境。除夕夜,刘小华与同事两人一起拉了满满6车垃圾。“这个垃圾量是平时的三倍,忙到晚上10点才下班。”晚上11点多到家后,刘小华匆匆炒了一碟青菜、一碟肉,就算是年夜饭了。没来得及给家人拜年,她就得抓紧时间洗漱、睡觉,大年初一清晨4点起床准备上岗。

  昏黄的路灯下,刘小华紧张地忙活着。“大年初一要清理的大都是年夜饭倒掉的厨余垃圾,如果不第一时间处理,很容易发臭。”说话间,她把手伸入垃圾箱,将厨余垃圾一袋袋拎出来,然后扔进清运车,不一会儿,一辆车就装满了。

  早上6点半,天慢慢亮了起来,人们陆续出门,一位住户下楼扔垃圾见到刘小华,热情地打起招呼:“辛苦了啊!大年初一还在上班!”刘小华笑着回应一声,然后继续清扫。

  半个多小时后,刘小华的早班工作暂告一段落,可工间休息一小时。她骑着三轮车赶回家,吃了点水果和几块饼干。这就是她新年的第一顿早餐。“今天垃圾比较多,回来有点晚了,随便吃点就行,平时时间充裕的话,会煮面条或稀饭。”说着,刘小华向记者展示了春节从化环卫所和工会送给她的慰问品。“有大米、食用油、腊肠、蛋卷、麦片等,还有家人寄过来的水果、鸡肉、鸭肉。”刘小华笑着说,“这些够我一个人吃很久了。”

  “领导、同事知道我一个人留在广州过年,都很照顾我。”刘小华说,“邻居也经常给我送青菜,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只能在春节期间坚守好岗位,以这种方式报答社会的关怀。”

  新春佳节,看到别人一家老少欢聚一堂,想起老家亲人,刘小华也会有点伤感。“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在这边挺好的。你们在老家保重好身体。年后,我再找时间回去看望你们。”这是刘小华想对远方父母的心底话。

  统筹:全媒体记者 马大为

  采写:全媒体记者 林婷玉 马大为 叶灿辉 彭新启 许接英 王艳

  通讯员 王立 张萍萍 胡家慰 程曙华 包博涵 黄小龙 黄月婷

  编辑: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