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建筑工地有了更多年轻的力量

2023-02-1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誉建业 林婷玉 陈星月 夏子涵 龙芳
分享:

  旋挖机擎起巨臂直指苍穹,泥头车川流不息地驶进工地,工人师傅在紧锣密鼓地绑扎钢筋……元宵节过后,在广东吹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之际,南粤建筑工地上呈现一派热火朝天新气象。

  记者日前走访多个工地发现,尽管施工岗大多仍以四五十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但技术岗、商务岗和管理岗,因为待遇好、现场环境改善、晋升渠道良好而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建筑业也在加速朝着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当下,建筑工人老龄化状况如何?如何吸引新的年轻人加入建筑业?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行业痛点

  工地老龄化加剧 “新鲜血液”补充困难

  2月3日,中建科技华南公司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周边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方石地块)迎来新春复工。当日8时,49岁的钢筋工马海彬早早来到项目现场。只见他熟练地检查“歇”了半个月的机器,随后便开始将钢筋分散铺设在地板上,然后用小铁丝对钢筋连接处进行捆扎。

  马海彬从18岁开始随亲戚离开湖南老家走南闯北,尽管和钢筋打了31年交道,但他坦言,近几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以前年轻时独自搬150斤钢筋上五六楼不成问题,现在已经做不到了。

9_152945_b.jpg

马海彬在工作      单位供图

  实际上,工地上像马海彬一样年纪较大的建筑工人不在少数。根据2022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的农民工平均年龄上升到41.7岁,比2020年提高0.3岁;但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9.0%,比2020年提高0.7%。记者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截至2022年7月,广东省登记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454.9万人,其中5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31.9%,40岁以上建筑工人整体占比58.1%。

  一边是工地老龄化加剧,一边却是“新鲜血液”补充困难。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有关负责人透露:“施工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愿意去施工工地上班的,因为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但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去工地对个人的成长较为制约,而选择去做资料员之类的。”

  记者从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方面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建筑工地上班成为一线工人。校方称,由于社会对建筑工地的工作场合及岗位性质的普遍认识是工作环境差,粉尘大不利于健康,技能方面不需要门槛。家长往往更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去到一个工作环境稍好且有晋升空间的岗位。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则表示,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近三年每年近50%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其余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或准备再升学,直接就业对口就业率仅为24%—30%。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自家孩子”也非常看淡本家专业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如今各类新兴职业的出现,更是让“朝五晚九”的“搬砖”成了对口专业毕业生择业的末选方案。目前,我国正逐步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时代,劳动力将越来越紧张,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是长期趋势。

  企业举措

  薪资+环境留住技能人才

  为补充新鲜血液、留住更多技能人才,这两年建筑工人的薪酬正不断看涨,广州等地一些建筑工人年收入更是超过10万元。中建科技华南公司新城建示范及智能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廖琳透露:“像我们的建筑工人一个月拿八九千甚至上万元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一些技术工种甚至会更高一些。”

  农历正月十二,80后钢筋工夫妻罗兵、王蓉从老家四川遂宁开车返粤返岗,来到中建三局保利天汇项目。39岁的丈夫罗兵负责搬运大件的钢筋,并进行组装和固定,35岁的妻子王蓉负责用钢丝绑紧固定钢筋。罗兵从事钢筋工作20多年,夫妻俩搭档工作了18年,去过西藏、湖北、内蒙古、西安等地工作,为各地城市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之所以在各个工地辗转,夫妻俩有自己的考量,“我们有3个孩子,都在上学。每个月有近2万元的工资,足够我们一家几口生活。”罗兵告诉记者,他考虑过换行但很担心收入跟不上、不稳定,或者拖欠工资情况,这几年有家庭压力,要在老家县城买房,把小孩老人带到县城,未来经济压力不小,不敢轻易尝试。“在大企业承建的工地干活,收入很稳定,准时发工资,夫妻俩在一起也有个照应。我已经很满足了。”罗兵说。

  马海彬也告诉记者,虽然在工地忙碌又辛苦,但自己目前每个月到手工资1.2万元,生活有了不少盼头。“现在的项目都有实名制管理系统,发工资有了一定的保障”。同项目的26岁装配式吊装专业工人小陈(化名)告诉记者,即便在施工淡季,自己也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入行三年来,自己目前已经可以每月拿到1万元工资。

  如今,收入稳定让不少年轻工人选择留在工地,这也同样吸引了云南塔吊女司机留在工地。2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佛山美的总部08地块项目看到,出生于1992年的云南姑娘李文凤在高空操控塔吊作业——她也是工地里15名塔吊司机中唯一的女司机。

6_152948_b.jpg

李文凤正在爬塔吊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李文凤告诉记者,她每个月收入七八千元,而且工地包吃包住,8个小时工作时间,个人时间也很充足。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工地的工友都来自天南海北,一起工作还能交到不少朋友。

  除了薪资留人,环境留人也很重要。近年来,广东各工地持续推进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包括加强对工地消防安全和美观化的管控,让以往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工地摇身“美丽蝶变”。

  王晓军是中建三局一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项目的一名杂工,平时主要负责扎网、收材料、打扫卫生。她原本在四川带孩子,2022年2月,38岁的她来到项目和丈夫一起打拼。让王晓军印象深刻的是,以前她和孩子每年在暑假和春节都会来工地,和丈夫挤在石棉瓦房里。夏天的时候,不免胸闷气短,而且工地杂乱无章,还有许多蚊子,凡此种种都令她不胜其扰。“但现在的装配式临建房就很漂亮了,像自己家里一样,项目还给我们装上了空调。现在不管是房屋的质量,还是舒适度都是以前没得比的。”

  一线工人也感受到了工地上的变化。在工地上做了13年的女塔吊信号工郑贵英告诉记者,近些年,工地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对每个细节都力求关注到,避免安全事故,尽可能保障工人的安全。

  不断改善的工地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人选择在此打拼。据《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有所增强。进城农民工中,41.5%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2020年提高0.1%。而从进城农民工对本地生活的适应情况看,83.0%的人表示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

  人才培养

  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为消除年轻人从事建筑业的后顾之忧,拓展建筑工人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各建设单位多措并举培养新型产业工人,积极举办各项劳动技能竞赛,让不少建筑工种的技能人才凭借手艺成为行业先锋人物,使其职业发展和生活待遇都得到较大改善。

  为留住年轻人,中建二局阳光智造公司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制定公司技工考试评级管理实施细则,对新入职的自聘技工参加入职定级考试,技工视自己的能力而选择相应级别的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定完级别后上岗,增加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层次,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张松旺是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广东建设基地钢结构车间的一名钻铣工人。张松旺从最基层的学徒工做起,如今,他已考取了特种作业人员的焊工操作证,从一名钻铣工人成长为班组班长,并作为工会代表参加广东省工会十四次代表大会。他说:“作为产业工人年轻队伍的一员,希望能为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让更多的人关注新时代产业工人。”

11_152952_b.jpg

工人准备开展挖掘机作业         全媒体记者誉建业/摄

  除了薪酬,晋升渠道也是年轻人进入建筑行业的考量重点。中建科技华南公司新城建示范及智能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技术总工金春光介绍,公司一直有老带新、传帮带的师带徒传统,一般是设定几个目标,在项目层面一年起步、三年骨干、五年成才,从见习、员级、部门级到管理级,经过几个项目锻炼实现个人成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个大发展的年代,中青年机会也更多。”

  去年刚毕业即入职该项目的商务工程师宋存智说:“我有挺多同学都进入了建筑行业。以我为例,除了薪资待遇,我会更看重职业对一个人的培养,像我的岗位就非常锻炼个人的责任感。公司对新入职员工会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安排导师指导和督促,导师也会起到思想指引的作用。”随着建筑工人对自身职业自豪感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去工地作为优选。

  技术创新

  科技赋能提升工人职业自豪感

  为了解决建筑市场的“老龄化”“用工荒”等问题,目前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之道,让建筑工人生产环境的安全质量大大提升,提升建筑工地施工水平。

  尽管许多人对建筑工人老龄化忧心忡忡,但在广东首个“中国建筑之乡”茂名市电白区,该区建筑业协会秘书长杨广汉表示,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战略会让人们一直对建筑有着旺盛的需求。他说:“实际上早年我们就关注到建筑工人‘新陈代谢’的问题了,于是我们区建筑业多年前就在主动转型升级,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迭代升级,现在也在积极探索用装配式代替人工的砌砖、砌墙。”

  为此,作为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中建科技实现了“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不仅建设了中国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房、中国首个EPC装配式钢结构综合体,由此推动了传统工人向装配式工人转变。入行从事装配式领域3年的小陈说:“相比于父辈们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和泥水打交道,我们装配式吊装产业工人是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后,再通过公司和项目组织上岗进行吊装作业,向技术工人转型后,大家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强。”

W020230209384468525035.jpg

装配式施工       单位供图

  除了装配式技术工人,3D打印技术工人也是建筑领域受欢迎的技术人才。2019年11月17日,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广东建设基地打印出一栋约23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系世界首例原位3D打印二层示范建筑。打印完成净用时不到60小时,建成后将用于办公和展示。在此期间,35岁的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自有产业工人黄云一直负责3D水泥搅拌工作。

  “我主要负责操作3D打印水泥搅拌机,把特殊配比的混凝土砂浆顺利泵送到3D打印设备的喷头。”黄云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砌砖建造房屋方式。相对于以前人工砌砖建造房屋的方式,3D打印不需要工人手动组装墙壁,只需要几人操作机器即可。另外,打印现场工人可以趁着混凝土砂浆尚未凝固时在墙体底部开洞,为墙体内的钢筋笼与地基中的钢筋焊接预留出空间。“就像蛋糕师层层叠叠挤出奶油一样,3D打印只需要按照工程师设计好的程序,就可以一层一层打印出房屋。”

7_152951_b.jpg

工人享受免费体检      单位供图

  小陈告诉记者,如今,随着工地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建筑工地作业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建筑工人渐渐成为社会中有门槛且令人欣羡的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我为自己是一名产业工人自豪。”小陈说。(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誉建业 林婷玉 通讯员陈星月 夏子涵 龙芳)

  责任编辑: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