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工匠》纪录片第八集:首位“女主角”王冰,研发的轴承“上天入地”为国添彩

2023-01-10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黄细英
分享: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一种关键零部件,大到航天飞船,小到家用电器,都离不开它。1月8日晚,《南粤工匠》纪录片第八集热播,首位女主人公登上荧屏。她叫王冰,在机械轴承制造行业被誉为“中国铿锵玫瑰”。

5_150605_b.jpg

王冰      单位供图

  王冰是2018年度南粤工匠,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年来,她研发的专业轴承能“上天”,也能“入地”。她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跟随纪录片镜头一起看看。

  为国争光

  中国制造精密轴承可“上天入地”

  轴承是精密制造,精度误差需要控制在十分之一头发丝甚至更精细的范围内。多年来,中国轴承产量位居世界前三,然而众多高端的应用领域还是主要依赖进口。

  纪录片中,王冰讲述了让她终身难忘的一件事。2011年,王冰带领团队去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动力传动展览会参观学习。她来到某国一机械工程公司的展位,与对方沟通交流,“我还没有站稳,对方就大声地吼叫,称从来不用中国的东西,以后永远都不会用!那种被当众打脸的感觉可以说是终身难忘。”王冰的心里愤怒、不甘,回国后,她下定决心成立自己的创新工作室,立志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产品,用手里的轴承为国争光,为中国制造添彩。

  为了能制造出更可靠更精密的轴承,她带领团队专注于高端装备专精特新轴承的研发,创新功能集成型专用轴承设计制造方法,自行改造设备、自主发明检测仪器和试验机,设计制造的轴承遍及国防、航天、汽车、装备制造、医疗设备和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60余种新型产品批量进入欧美市场、配套世界高端装备主机。

  破釜沉舟

  国产轴承技术翻身逆袭

  片中还纪录了王冰和团队面临的新挑战。欧洲一家世界知名电梯制造企业打算推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电梯,这种电梯曳引系统主机体积比传统电梯减少约70%。这意味着,支撑反绳轮旋转的轴承尺寸也将大幅减小,而承载能力等要求更高。

  轴承越大承载能力越大。之前的电梯反绳轮相当于一个汽车轮胎那么大,可以嵌入较大尺寸的轴承。现在,反绳轮只相当于电脑光盘那么小,需要王冰和团队破解有限空间内轴承承载能力这样的难题,对他们而言是从零开始。

  王冰大胆提出了单元型反绳轮轴承解决方案,除保留传统轴承的功能及作用外,还增加了曳引功能,将原本独立的两个电梯零部件合二为一,更是改变了传统轴承的结构,这意味着从材料生产再到测试,原有的生产设备和方式将不再适用。这是功能集成、结构合体的突破性创新。

3_150607_b.jpg

王冰与团队成员正在研发新产品     单位供图

  “跟你说个好消息,我们电梯轴承那个方案,客户通过了。”清晨,来自远方德国的捷报为王冰的数月奋斗带来了慰藉,由她带领工作室成员设计的电梯曳引系统中,反绳轮轴承方案,在全球众多轴承设计方案中突出重围,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并争取到了送样的机会,她赶紧跟团队成员分享这份喜悦。

  获此机会的轴承制造企业,全球一共只有三家,另外两家都是独占鳌头的国际公司。过去仅能望其项背的王冰,如今终能与之分庭抗礼。

  欣慰之余,王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客户给出的送样时间只有90天,从结构设计到设备改造,从零件制造到检测试验,这在外界甚至团队成员看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产品是全球首创,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人说画图挺容易的,你们的结构可以画出来,但是你们要把它变成现实根本不可能……”面对各种质疑声,王冰没有放弃:“90天必须做出来,这是唯一的机会。能够跟国际轴承强企去同台竞技,既考验我们的实力,又是我们成长锻炼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做好样品。”

  缩小轴承直径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承载力不变,这是一场对轴承工艺和品质的巨大挑战。原有的轴承密封方案始终不尽人意,多次试验失意的沮丧和失落几乎将团队逼上绝路。王冰扛着机不可失、任务又迫在眉睫的压力,背负着整个团队的期望,她转变思路,突破传统密封圈惯用设计,构想出一款全新的密封方案,并完成了样品的雏形。

  没有检测设备怎么办?改造设备;没有检测仪器怎么证明产品合格?研发仪器;产品没有试验怎么放心给客户用?研发试验机。关关难过关关过,创新的背后是王冰为了梦想不服输的精神。经过几十道测试,样品终于在一片激动的掌声中诞生。中国轴承人以0漏脂的倔强,托起了德产电梯的安全无虞。

  伉俪情深

  “轴承情缘”引老厂走上规范路

  大剑无锋、大巧不工。浑然而有力量的轴承,在看似简单的约束平衡中,让生硬的机械承载万千而灵活运转,让独立的器件历经岁月而圆融无间。而王冰与轴承之缘已持续了40年。

  “刚毕业时,对轴承的认识仅限于书本,没有实操经验,不懂操作数控设备。”初入行的王冰主动申请到车间向一线工人学习。一年半后,她已可以娴熟操作车、磨、铣、刨、钳等各种专业设备。王冰早期在国家轴承研究所工作,研究的轴承和相关部件成为风云卫星和东风导弹的配件,可以说是“上天入地”。

  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王冰与丈夫陈庆熙双双南下进入中山市轴承总厂。她经历了身份的转换,从研究卫星、导弹轴承的工程师,到生产用于农机、电风扇等轴承产品的技术员,工作场景也从研究所办公室变成了企业生产车间。但她始终如一,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将科研装备工作者的严谨和经验技术带进了轴承厂,带领轴承厂生产经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2_150609_b.jpg


王冰与先生一起跟儿子视频        单位供图

  这些年,她与丈夫在同一屋檐下工作和生活,既是夫妻也是战友。

  2022年上半年,王冰因为意外摔伤,导致肘关节粉碎性骨折,医生告知,王冰的手不再适合操作机器,因为心里牵挂那些待解的难题,王冰拆线当天就立刻回到了公司,约好的康复治疗也推脱多次。工作间隙,王冰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医院做康复治疗。“粉碎性骨折是很严重的,之后康复的路会很长,伤筋动骨一百天,看到她康复治疗时的痛苦,我都不敢直视。”陈庆熙满眼心疼地回忆道。

  纪录片一如既往延续烟火气息,讲述了王冰的生活状态。“哈喽,伙子,干啥嘞。”“我在上班呢,妈妈你的手没事了吧?”片中,王冰和丈夫给儿子打去视频电话,儿子的嘘寒问暖,让王冰很感动。

  轴承,藏身物内,却运转万物;隐于深处,能承托千钧。王冰,专注轴承制造四十年,于圆转间,支撑起技术赶超的刚强;在无声处,绽放着女性工程师的柔韧。

  在中国从轴承大国迈向轴承强国的进程中,王冰始终觉得自己承担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她说,“轴承水平的高低,代表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水平。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产品,用我们手里的轴承去为国争光,为中国制造添彩。”(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责任编辑: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