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技赛上的广东籍冠军,都去哪儿了?

2022-11-07 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王艳
分享: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2022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世界技能组织在15个国家举办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今年,我国在多个项目中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自2011年以来,中国连续参加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技赛”),179名参赛选手中有162名选手获得奖牌。

  参与世技赛活动,让不少草根年轻人成长为世技赛冠军,实现人生逆袭。世技赛以后,他们扬帆新征程,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能否适应岗位要求?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他们的成长给广东技工教育带来了哪些改变?他们自身发展还需要哪些帮助?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多名世技赛获奖选手、企业和技工院校代表,以及行业专家,探讨参赛选手职业发展状况,分析世技赛带来的示范效应。

  超七成世技赛获奖选手选择任教

  2010年10月7日,一个重磅消息席卷了全国技能界:世界技能组织表决通过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将第一次组团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彼时,陈鑫鹏刚入学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一个月。这个消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实在太遥远,他的愿望就是毕业后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1_145269_b.jpg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获得者陈鑫鹏(右一)给竞赛班选手传授世技赛技能       受访者供图

  2011年3月,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组建竞赛集训班,学习数控加工专业的陈鑫鹏幸运入选。集训期间,他每天训练15个小时以上,节假日无休,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选拔作准备。为了追求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精度,他开始学习新的加工工艺,尝试使用动态加工方法。但在此次大赛中,他只是“板凳选手”,没能上场参赛。

  2016年,陈鑫鹏入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却因为压力在选拔赛中失利而被淘汰。2018年,他第三次入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每天从早上8时奋战到第二天凌晨2时,终于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的正式选手,并一举夺冠。

  “总共参加了3届,肯定没有比我参赛次数更多的选手了。”从2011年到2019年,陈鑫鹏在通往世技赛冠军的路上征战了8年有余。总结过去,他认为,世技赛首先让他有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企业里,你把机械加工零件的尺寸做在公差范围内,就是对的,但在世技赛训练中,我们是拿着检测报告,一个个尺寸进行分析,追求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精度,这就像让你把箭射到靶子就行,但你要求自己次次正中红心。”陈鑫鹏的第二个收获是学会主动学习。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会场上,他和队友设计并制造一辆电动轮椅,需要用到机械制图、焊接、车床、电子技术、钳工等十几种专业技能,这个过程锻炼了他查找学习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5年,陈鑫鹏留校担任学校竞赛班教练,用新的身份见证广东技能大军的崛起。据悉,为深入了解参赛选手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委托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承研了“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课题,形成《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专著(以下简称《专著》)。《专著》显示,世技赛选手获奖后留校任教或在工作单位任教的比例达73%。不仅增强了广东技工教育的师资力量,更成为言传身教的“活教材”。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用世技赛经验改变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让原来掌握在大型企业手中的先进技术得以交流传播,推动了技工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过来推动了整个行业水平的发展。

  世技赛选手推动产业技能水平提升

  走下世技赛舞台,选手们在职业生涯中书写各自的精彩。《专著》显示,较强的实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是世技赛选手职业发展的“软技能”。参加过世技赛的已就业选手均对目前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较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占6.9%,比较满意占50.3%,一般满意占37.1%。满意的很大部分源于专业对口,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优厚的待遇条件。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田科是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项目优胜奖获得者。毕业后,他曾在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程序员,工作能力受到企业的称赞。2016年,他和同学创办了一家技术公司。现在,他是腾湃股权投资管理(苏州)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帮助企业做投资并购项目。他的目标是在10年内成为一名架构师。

3_145271_b.jpg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项目优胜奖获得者田科(右一)和团队开发新项目        受访者供图

  “参赛带来的帮助,不仅在提升技术技能,还在提升学习能力、锤炼克难吃苦品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田科说,创业期间,他带领团队尝试突破新的领域,承接了一款小游戏开发项目。在项目交付的有限时间内,他拆细了任务分配,统筹团队成员用世技赛的高标准打磨产品,做出客户心目中的完美产品。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冯俊杰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项目优胜奖获得者。毕业后,他入职深圳市乾行网络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作。世技赛选手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后,能助力企业快速推动产业技能水平提升。冯俊杰表示,刚工作时,很多老师傅根据自己的经验指点他,有些方法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但他通过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往往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而这些工作能力都得益于世技赛的长期训练培养。

  锉方条、锯方格子、四爪镶口、六爪镶口,单头戒指、围石戒指……2016年,陈奇亮从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珠宝专业毕业后,成为周大福珠宝创意中心大师工作室一名合格的首饰起版工艺师。2019年,22岁的他凭借独立设计制作的作品《古董商》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中摘得银牌。他也是当年我国唯一出征该项目的选手。与此同时,他还夺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2019全球技能挑战赛银奖。

  如今,陈奇亮是一名首饰“手做”工艺师。与一般首饰加工人员不同,手做工艺师更看重“手做”二字。在珠宝首饰进入批量化生产工序之后,越来越多的工厂会选择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从而控制成本、减少耗损。但是,对于手做工艺师而言,他们的坚守却是诠释着这个行业的“生命力”,个性化的产品往往具备更高的附加值和收藏、纪念价值。陈奇亮说,珠宝制作加工过程非常严谨,对工作者的要求非常苛刻,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必须准确,每个部分必须做到精致甚至极致,一旦发生细微的差错就要全部重新开始。在珠宝首饰加工行业成为大师,一直是陈奇亮的梦想。赛后,他去香港、土耳其等地学习进修,独立完成高端珠宝定制的任务,从初级工艺师迅速成长为中级工艺师,他成了公司最年轻的工匠。

  “车间明星”带动掀起学习技能热潮

  广东是世界技能大赛奖牌重镇,近年来,在“广东技工”工程的加持下,世技赛选手、技工院校到企业三方的动态互联提升了整个广东制造业技能水平。据了解,广东技工院校在校生约占全国的1/6,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高水平“广东技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改变,以前上机械基础这类专业理论课,都是在教室利用课本和教具教学。如齿轮传动,学生没有见过齿轮传动机构,仅凭课本图片和文字描述难以想象实际工作情况,而现在采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在实操场地教学,在老师讲授齿轮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观察实际物品,在讲解齿轮传动时,学生可以通过拆装齿轮传动机构,来学习齿轮传动原理和精度要求等知识。”陈鑫鹏说,改变最大的是实操课程,以普车为例,以前普车实操课,要求学生学会普车操作,达到中级工或高级工的技能水平,而现在学生不止要学会普车操作,还要学会利用普车加工出实际的产品,教学过程中会模拟企业下订单,学生收到订单后完成加工,确保合格,然后交付给企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止会普车这一单项技能,还学会和甲方沟通订单需求,解决加工过程遇到的问题,上岗后就是一名岗位合格工。”陈鑫鹏说。

  创新工作室是世技赛选手转化世技赛成果的最好平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冠军黄枫杰留校广州市技师学院任教后,成立了以他带头的“原型制作技能工作室”,用培养世技赛选手的方式方法、技术要求等惠及更多的学生。2018年,该工作室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制作一个移动式厕所的污水处理系统模型,转让项目交易额达20多万元,项目成果实现了正式的产业化;2019年,工作室与广州市达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工业级广告字3D打印机”,将打印精度提升到0.1至0.3毫米,打印平台快速安装精度提升到0.1毫米。2020年,工作室与广州市新精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一款摩托车车灯自动化装备工作站,工作站的投入使用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用人单位对世技赛选手高超的技能水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常认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竞赛科科长李明介绍,学院培养出21名世技赛选手,其中,我国世技赛首金获得者林春泷加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担任鲁宏勋班副班长,进行了多项数控铣加工技术的革新和创新,成为导弹研究院的技术骨干。

  企业也纷纷向有竞赛经历的选手抛出橄榄枝,通过一位位“车间明星”的带动,掀起学习技能热潮,加速企业甚至行业的发展。立邦集团主动和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洽谈校企深度合作。南沙游艇会通过竞赛平台找到学校,与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共同开展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的全球认证的ASA帆船驾照培训与认证。华为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联合开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校企双制人才培养。

  三成多世技赛选手希望有深造机会

  世技赛参赛选手是我国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告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领奖台,他们在职业发展中有哪些困惑?个人成长还有哪些烦恼?“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对172名世技赛参赛选手进行问卷调查,对26名世技赛参赛选手或专家进行访谈。调查显示,有34.8%的选手希望获得学历提升、高校深造的机会;有20.9%的选手明确提出学习交流的需求。在世技赛经验传承方面,世技赛选手增值赋能转化平台仍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选手后续转化平台不足、技术迭代更新有新压力、人职匹配有待加强、学历提升受阻导致后劲不足。

2_145270_b.jpg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冠军黄枫杰(左一)带头的技能工作室培养青年人才        受访者供图

  “这反映出选手渴望成长发展的良好愿望。”课题组负责人、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分析说,世技赛选手实践能力强,但不少人也存在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补齐这些短板,才能走得更长远。

  “比完赛时没有听说可以保送到高校深造,后来有了保送的机会,但只有应届学生才能申请。”田科说,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国外顶尖高校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而他的学历还是自费报读的中国石油大学成人教育本科。和同事相比,他明显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不够用。

  “要把深造学习的大门开得更大一些。”黄枫杰说,目前,世技赛参赛选手保送的本科院校只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广东选手大都不愿意去外地就学。另外,对世技赛参赛选手中未获奖选手、往届毕业生、国家集训队选手还没有开展保送录取工作。尤其是世技赛教练自身专业化发展平台不足,世技赛选手要成长为世技赛专家需要长期持续的专业积累。他建议,遴选一批开设与世技赛项目相对应专业的高校,打通技工院校和高等院校之间的衔接转换通道;给予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和技能提升培训。

  “公司还是只认学历不认‘世技赛’,学历不够,公司HR会直接刷走。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冯俊杰说,应该加大世技赛在企业、行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世技赛的含金量和知名度。世技赛选手在成长为企业专家方面,也需要政府制定“支持鼓励世技赛选手主动服务企业或创业”的相关政策。

  “发挥世技赛选手们的作用,把世技赛经验向更多技能人才普及,需要搭建更好的平台。” “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建议,要鼓励支持企业和院校设立世技赛选手工作室、创业空间等平台,给经费、给政策,推动选手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创业实践等工作,让他们在世技赛资源转化应用中,提升职业自豪感和获得感。从选手自身来说,世技赛选手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意识,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此,受访选手高度赞同。(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张苑